我们是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音响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我们并没有因此丧失国际化的信心。我们知道,这次危机对中国很多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视,有的企业不得不倒闭,有的企业被并购,但是有的企业却能在危机中逆势而为。
作为公司高层,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但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我觉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终会过去,但是肯定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企业为了摆脱困境,裁员成了首选。应该看到,裁员或许能减轻企业短期的成本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危机中抓住机遇。
我想知道的是,除了调整公司内部管理,除了拓展国内市场,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战略,或者说如何蓄势待发去继续征战国际市场?
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进程中一次偶然爆发?还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对欧美企业与中国企业有着怎样不同的意义?哪些中国企业会对寒冬中的战略突破有所贡献?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要想有所突破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有不少人悲观地认为此次危机会使一些中国企业国际化退潮甚至终止。那么,对那些已经在国际化之路上跋涉的大企业,他们在这次危机中最终又会走向何方?专家是否能联系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对我的困惑进行解析?
——广州读者刘山
姜汝祥,中国企业执行力第一人,经济学硕士,北大社会学博士。曾任摩托罗拉公司产品市场经理和战略规划经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跨国公司CEO案头必备期刊《财富》中国唯一战略专家撰稿人、《哈佛商业评论》专栏作家,《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经理人》高级撰稿人,中央电视二台《对话》、《商界名家》长期特约嘉宾。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突破一定是国际化层面的突破,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层面的突破中,对中国企业启发最大的是TCL。
[专家支招]
历史上许多大的危机,实际上也意味着行业的重新洗牌与管理理论的突破,特别是对于处于挑战者地位的亚洲新兴国家,更是如此。
中东石油危机下是日本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突破,亚洲金融危机下是韩国三星的数字化战略突破,那么,这一次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会有什么突破?或者说哪些中国企业会对寒冬中的战略突破有所贡献?
回答是: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突破一定是国际化层面的突破,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层面的突破中,对中国企业启发最大的是TCL。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点:
首先,金融危机对欧美企业与中国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对欧美企业来说,这一次金融危机爆发是消费市场萎缩引起的现金流危机;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一次危机却更多的是机会——在国际市场品牌突破的机会。
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进程不仅不应当减缓,反而应当加速。从美国汽车巨头通用与克莱斯勒的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美企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消费市场的萎缩导致现金流出现危机,而劳工成本的刚性又导致这一危机恶化,这种恶化又通过产业链影响上下游,从而导致一大批欧美企业举步维艰。中国的OEM出口企业,就是这种环境下的受害者。
但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情况却完全不同,特别是中国一流企业,比如TCL、联想、华为、海尔等等,他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这一危机有任何改变,在过去五年与未来十年,他们面临的问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竞争力,成为国际一流企业。
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出路就是国际化,具体地说,就是目标消费群的国际化,经营机制的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的国际化。
在这一目标下,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TCL、联想、海尔等优秀公司,在国内内需市场获得赢利的唯一意义,就是这种赢利正在帮助他们国际化,而不是简单地在国内赚钱来获得生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TCL的李东生有着明确的认识,他在人代会期间就明确表示:“国际化很艰难,超出了当初的想象。但没有国际化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必须要过国际化这一关,提升企业的视野和产业观。”
第二、中国企业国际化在目前突破的唯一标志是品牌被认可,而目前整个西方经济都面临危机而中国国家实力在增加的时候,就是品牌经营最好的时机。
这时候投资渠道,投资终端品牌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因为渠道商、消费者正在重新认识中国。
品牌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道坎。以TCL为例,在这次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其ODM(设计代工)部分,而品牌部分受影响并不大,联想同样如此,而华为的成功更证明了品牌的力量。事实上,品牌表面上是一个公司的经营结果,但事实上,品牌更是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一个国家受人尊敬,那这个国家的公司受人尊敬的程度会大大提高,反过来也是如此,公司受尊敬也会提高这个公司所在国家受尊敬的程度。
中国现在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重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巨大发展,终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显现了中国成就的国际意义。这就意味着,目前是通过中国公司来传递这种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公司可以通过国家实力来获得西方渠道商、西方消费者认同的最好时机。这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每一个中国一流公司的过冬战略。
第三、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笔财富是TCL的国际化。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目前过冬的背景下,重新审视TCL国际化的历程,这是中国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成为世界一流公司的重要的一门功课,更是一大批准备国际化的新兴中国企业的精神财富。
过去两年的TCL国际化,给予我们最重要的经验有两个:
一、TCL的得失代表着中国优秀企业在国际化舞台上的得失,特别是并购汤姆逊过程中的曲折历程,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大的阻碍其实并不是业务层面的,更多是管理模式与团队层面的。
TCL这两年在管理模式上成功的转型,管理团队的调整,特别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在这个意义上,联想最近管理层的调整做的也是同样一件事,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华为的成功不可以高估,或者说需要我们警惕,因为华为在管理模式与团队层面的国际化,相比其业务的国际化要滞后得多。
二、TCL带给我们的第二个经验是供应链的网络价值。
国际化的竞争格局下,一家公司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产品与渠道上,更表现在其供应链网络的整合上,TCL在并购汤姆逊过程中,经历了国内外生产体系与渠道体系之间的痛苦磨合过程。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三星为什么能够打败索尼,就会发现三星战胜索尼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整合其半导体与数码产品之间的一体化供应链,从而在成本与速度上大大领先于索尼。
以制造为优势的中国企业,好好研究TCL在整合汤姆逊过程中的供应链体系,那么,未来的国际化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