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

2009-06-10 12:07段思平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共性恩格斯

段思平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其中,对于典型理论的论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把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概括为两点,一是典型与个性的统一;二是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内在联系。据此。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也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物性格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强调刻画典型人物,而典型是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美学和历史的统一,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中对此有着精辟的阐述: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以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首先是“典型”。它所蕴含的代表性含义告诉我们,每个人物都是一类人物的代表同时又具有个性,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所以也就很好理解“一定的单个人”。它是指个性化的典型,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特定的人物形象;而所谓的“这个”,也就是“一定的单个人”。

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中曹操具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谋、阴险狡诈、多心多疑等诸多性格特点。曹操这个艺术典型之所以是“这个”,不仅是由上述多种性格构成的整体,而且每种性格都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各自的识别(即区别曹操和其他人)的作用。倘若把曹操的各种性格特征割裂开来,不仅失去了他的完整性。而且使他的每一方面的性格特点都失去具体性而成为抽象的东西。比如离开了曹操的阴险狡诈,他的足智多谋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不再是曹操式的足智多谋,可能就成了诸葛亮式或者周瑜式,只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概念罢了。说得再通俗一点,诸葛亮、周瑜、曹操都具有“足智多谋”这个共性,但曹操还拥有许多如阴险狡诈这些其它的个性,这样才构成了曹操这个艺术典型,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也就是为什么恩格斯一面说“每个人都是典型”(强调艺术典型的概括性、代表性),又说“一定的单个人”。(强调艺术典型的鲜明性、独特性)

生活中的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同样具有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特征,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就是把生活中个性与共性统一的人升华为个性与共性统一的艺术典型。高尔基在回答“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都是真人时”说:“差不多常常是的。自然,主人公的性格是由好多个别的特点做成的,这些特点是从他的社会群体中。他的行列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里取来的。为着要近于正确的去描写一副工人、神甫、小商人的肖像,必须好好的仔细去看其他千百个工人、神甫、小商人。”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例子来分析高尔基的这段话。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中的巴黎看门女人阿娜斯塔西亚·皮普勒这个并不起眼的人物专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在欧仁·苏的小说里,阿娜斯塔西亚·皮普勒是巴黎看门女人的典型”。的确。皮普勒这个艺术形象身上就很好的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小说中对于皮普勒贪图小利、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进行了生动的展现,对她的描绘做到了高度的个性化;而另一方面,皮普勒性格的个性化特征确实较为深刻、充分的反映出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看门女人这一特定阶层人物生活、思想性格的普遍性。也就是说,皮普勒的鲜明个性,是离不开其阶层(当然也有社会历史作用)的共性的,只有二者达到统一,才能揭示出人物思想行动的现实依据和历史必然。

(二)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关于人和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他认为,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个人总是无法脱离他所属的阶级;与此同时,人创造环境,人创造环境的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注意揭示人物和所处的阶级、社会、时代的关系以及处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对于文学的现实主义、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论述,比较集中的出现在恩格斯《致哈克奈斯》中。恩格斯在这封信中对于中篇小说《城市姑娘》进行了善意的批判,他指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有人说,恩格斯这是肯定这篇小说写出了典型人物而没有写出典型环境,这种见解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违背了恩格斯说这句话的初衷,因为恩格斯强调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存在于典型环境中的。这句话是例证式的强调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同构关系、一损俱损的辩证关系,只有写出了典型环境,才能塑造出典型人物。

苏童的很多中短篇小说如《人民的鱼》、《粮食白酒》、《桥上的疯妈妈》中,都有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香椿数街,这些小说我暂且称之为“香椿数街”系列。这样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是中国六七年代充满家长里短、流言蜚语的相对落后的城市社区(那时当然还没有社区的概念)的缩影,从这个小窗口,我们可以窥见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的风貌。而小说中的柳月芳、张慧琴、“猫头”、疯妈妈等典型人物无不具有小人物、小市民个性化的语言和行为。倘若离开了具体、特定的香椿数街,那么也就不存在柳月芳等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也就更谈不上柳月芳等典型人物了。说得更晓畅一些,柳月芳等只有生活在香椿数街,才获得了某种历史必然性和艺术真实性;一旦失去了香椿数街,作为艺术典型的柳月芳等人物的典型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是文艺理论史上的新篇章,它将现实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有深入的研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指导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才能更好的解读经典。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典型。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共性恩格斯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