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偶然的机会到学校阅览室转转,随意翻了翻几本班级管理的杂志,感到眼前一亮,于是拿了几本,至今未还。暑假中仔细读了几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班级管理及教育学生的方法,觉得写得很好,对我的启发很深。仔细想想自己的工作实在值得好好学学。
ハ衷,大家都在讲“以人为本”,那么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人是我们老师。所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是不是应该做到“三换”:换一个角度;换一把尺子;换一种方法。其实这些确实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话方式不同,其作用也会不同。“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就我们自身来讲,我们也要不断努力,我们也有知行脱节的问题。比如我自己有时面对学生犯了错误,总是抓住错误的点,让他承认,进行批评。这种处理办法的效果与陶行之老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相比相差很大。
ヌ障壬到一所学校去听课,途中看见两个学生正在打架,陶先生制止了打架,并让打人的那个学生到他办公室去等。这个学生战战兢兢地在校长办公室等了半个小时后,陶先生回来了,他对学生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奖励你一块糖。'接着又说:'你打人时我一去你就不打了,给了我面子 ,奖励你第二块糖。'这时学生很惊讶地说:'老师,我是看见那个男生欺负女同学我才打他的。陶先生温柔地说:“你见义勇为”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可你用的方式是不是不对?我们都是同学,并不是敌人,这样做是真正的见义勇为吗?'学生很不好意地回答:“我错了,不应该打人。”陶先生又和蔼可亲地说:“你知道自己打人不对,很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パ生原以为会挨一顿的批评的,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陶老先生巧妙地用四块糖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ノ颐窃诠ぷ髦杏Ω枚嘧鲆恍┤醚生没想到的事,让学生难为情的事,那样会收到好效果。说到这里:我还想就一个例子:那是某教育学院张红教授“捷克兄弟的故事”。
ノ已习的主题是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想通过这样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启发。有启示不够,还要发,有的老师说了我没有陶老先生那样的智慧,那么怎样才能有那样的智慧,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我在《青年文摘》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其原因就是行动力不够好。”我想接着向下说一句:“行动力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学习力不够。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的前提就是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但光学习看书却不用到工作当中也是不行的。”
我们要把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都看作是“三学”的过程:一是事前学,就是从完成任务之前的准备阶段开始学习;二是事中学:在过程中学习;三是事后学,就是反思必得学习。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不怕做不好了吧!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老师一定要把这个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