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四性”

2009-06-09 07:28陈爱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四性重要性

陈爱玲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广西 南宁)

[摘 要]:让学生认识到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性,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方法多样性,并保证恒久性,才能提高诵读经典诗文的效果。

[关键词]:诵读经典诗文 重要性 兴趣性 方法多样性 恒久性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能有效培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然而,经典诗文年代久远,小学生不易理解,加上没有很强的自觉性,随着诵读数量的增多,时间的推移,就会失去兴趣,不加重视。因此,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要关注“四性”。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还可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经典的重要意义,提高诵读经典的自觉性,而且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黄金时段,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记下一些永恒的诗句,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二、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性

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具体形象的思维,如果每天只是枯燥地诵读,学生诵读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性。

1.故事激趣

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适时地引入诗歌的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诵读曹植的《七步诗》前,可以讲一讲曹操的二儿子曹丕因嫉妒其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和自己争夺王位,曾令其弟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用严酷的刑罚来处治他,这首诗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来的故事;在诵读李白的《秋浦歌》时,可以讲讲李白的生平故事。当然,在学完某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编成故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兴趣。

2.情境激趣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每个季节,诵读相关季节的诗文,学生兴趣盎然。如春季诵读朱熹的《春日》或孟浩然的《春晓》;秋季诵读杜牧的《秋夕》或《山行》;夏季诵读杨万里的《小池》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冬季诵读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们中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某个节日到来之际,诵读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也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在清明节可学习诵读杜牧的《清明》或韩羽的《寒食》;在重阳节,可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春节可诵读王安石的《元日》等。

3.图画激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利用诗文赏心悦目的图画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如在诵读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前,先让学生欣赏一幅柳随春意、风摆树舞的风景画,再让他们诵读诗文,这样,图文并茂,学生就会诵读得入情入景。在教《小池》时,我们可一边让学生诵古诗,一边配上“泉眼、树影、小荷、蜻蜓”的画面,并适时加上细流,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像插上了翅膀,可极大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4.活动激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浓厚。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巩固已有成果,交流诵读体会,我们若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能提高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如开展古诗接龙游戏,我说诗名《凉州词》,另一个说出作者、朝代,再一个接着一个说诗句。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还促进学生对我国诗歌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也可开展诵古诗竞赛,组织学生背诵古诗,小组内进行比赛,时间限定5分钟,看谁背得多;还可开展“我对诗人知多少”活动,鼓励学生广读博记,在学习中长兴趣,在兴趣中添才学;或者,开展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在举行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评选出诵读小能手,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诵读的篇目、方法、心得体会,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里,使其他学生借鉴能手的优点,为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5.奖励激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水平都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来自外界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他们常常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评价、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如得到教师或同伴的肯定、赞赏,他们随后更愿意这样做,该行为也会因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结果而得到巩固、保持。所以,在经典诵读中,我们应遵循小学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语、动作、物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奖励,对儿童诵读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记点数(盖章或发卡)而给奖,奖品可以是一颗五星、一张卡片、一个本子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读一首古诗,教师就要给其鼓励,学生诵读的兴趣也就持久。

三、诵读经典诗文方法的多样性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诵读经典诗文方法单一,很难保持学生诵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诵读方法的多样化——集体跟读录音,教师领读,指名读,对读、轮读、拍手读、摇头晃脑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又要让诵读经典诗文与多种活动相融并进。

1.诵读与欣赏结合

我们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为学生诵读经典创设情景。如在诵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前,让学生欣赏多媒体演示的繁花似锦、蝶舞莺歌、春意浓浓的景象,再让学生诵读此诗。这样,就使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诗人吟咏,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2.诵读与吟唱结合

中国古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其语言的声律美和内容的意境美。我们在学生诵读的时侯为古诗词配上与其语言声调基本吻合的旋律音调,再为这首古诗词配上与其意境相吻合的伴奏,让学生在乐声中朗诵,在诵读之后歌唱,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基础乐理知识,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让孩子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和声律美,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诵读与绘画结合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爱画画的天性,开展诵读绘画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美术与诵读诗文结合起来,学生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篇篇优美的诗章,总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吾万里船”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学生诵读诗后,根据诗的意思和教师的描绘,总会浮想联翩,这时可让学生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给诗配上合适的插图。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比如,课堂上我要求给《游园不值》配画,学生基本画出了满园新绿,出墙红杏的精美画面,让人一下感觉到春的气息。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了他们思维和想象能力。

4.诵读与书法结合

学生诵读到一定的程度,让学生通过书写、临摹古诗词,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诗篇的浩瀚文海里,学生畅游在意境深邃的经典诗篇哲理之中,通过练汉字、写书法,在一笔一划间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眼光里感受到古诗文的精彩,感觉到字里行间的博大。我们也可运用手中的笔和学生们共同交流书法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得到美的享受。书品即人品,学书法即学做人,使学、写、书、练,达到育人的功能。

5.诵读与运用相结合

“学以致用”是经典诵读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诵读积累到理解运用,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期间,积极为学生搭建运用平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搭起运用展示的平台,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如我们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如离别诗、思乡诗)吟出不同的诗句,我们以“还有不同的诗句吗”等话语,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生的不同答案中扩大对学生积累的检查范围。我们也可以用文字创设生活情景,如当我将好朋友送上车的时候,看着他熟悉的背景,美好的往事历历在目,心中的酸甜苦辣在我的血液里流淌,泪眼间我们用高适的话勉励对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活用诗文,平时见花赞花,见月咏月。让学生在春暖花开时能脱口说出:“日照万物喜临门,春来百花香满地。”在寒冬雪飘时能吟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得到慈母的关怀,能发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如此随时捕捉机会运用,更能让学生体会经典之妙。

四、诵读经典诗文的恒久性

学生诵读古诗文本身是一种文学积累,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我们应让学生逐步懂得,古人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告知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如我们可以每天定时组织学生诵读经典,使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习惯。这样,学生兴致浓厚、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然而然地乐意诵读更多的古诗。

我们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性,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方法的多样性,保证诵读经典诗文的恒久性,才能提高诵读经典诗文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四性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