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刚
所谓标签,实际上就是人为的对事物的一种定性。不过,被贴标签的对象,常常不仅仅是事物,也是人,而且最有可能的是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乱贴标签的后果,不但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也很可能会给贴标签的对象,带来各种压力……
案例点击
妻子自述:
我觉得我老公黄明有社交恐惧症,真是想着就心烦:
黄明是个老实人,这不容置疑。可这年头,老实人是吃不开的。
和他同时进公司的人都当上副总经理了,可他还在技术部埋头苦干。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不会交际吗?比如说吧,逢年过节的,人家都趁这个机会,拜访一下领导,联络一下入脉,可黄明就不会,休息的时候,宁可组装音响电器。那些破东西值几个钱呀,而关系呢,维系好了可以让你平步青云。可我嘴皮子磨薄了,他就是不听,前不久我一个当行长的表哥来家里做客,我本来想让黄明好好表现一下,可他一头扎进厨房,只是做饭,你哄都哄不出去,我就怀疑他有社交恐怖症。
过中秋时,我想既然指望不上他了,我就自己出马吧。我花四千多买了一套纪念币,送给了他的上司,同时也表达了黄明愿意承担重任的意愿。
结果回到家,他不但不领情,还大发雷霆,说我俗气。我为了谁好呀?四千多块钱,他一个月工资都挣不来呢,我省吃俭用地去给人家送礼,就为了他有个好前途,可他却这样对我。
我真是拿这个社交恐惧症老公没办法啦!
丈夫辩驳:
我承认我说的那些话伤害了虹娜,可当时的确是抑制不住了。
虹娜做了很多事,她都自认为是为我好,但实际上她的很多做法都让我非常难受。
比如说,有时候她到单位找我,正好碰到我们领导,她就会说一堆关心领导的话,这本来没什么,但她会话锋一转,转到我身上,说:“我家黄明,就是个笨嘴巴,不会表达,不会说话,其实,他心里可惦记你啦!”我在一边听着,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没惦记过领导,她这么说让我感到肉麻。同时,她这种态度让我觉得不是她老公,而是她儿子。
高技术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我觉得一份工作不能仅仅以工资来评价吧,我获得过很多技术奖项,这些都是我的荣誉,我的价值,可虹娜看不到,她一心想着让我升官发财,还擅自地为我走关系。她不知道,她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领导可能会认为,我这个人口是心非的。我希望虹娜能给我些许的理解,些许的尊重。可是,前两天,虹娜看报纸,看到一则报道社交恐惧症的新闻,就认定了我是社交恐惧症,还见谁和谁说,这真是让我心烦。我想,没病的人也让她说出病。
心理透视
●为丈夫贴标签是自己焦虑的反应
替丈夫在领导面前说好话,替丈夫去送礼,看似在帮丈夫的忙,实际上,这种越界的做法却严重地伤害了丈夫的自尊。而丈夫不善交际的表现,一方面是来自于他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对妻子屡屡越界的“隐性对抗”。而妻子给丈夫扣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无疑更加伤害了丈夫的自尊。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为丈夫贴标签的做法,是由妻子的焦虑造成的,因为她在心里不断地放大丈夫不会“巴结”领导的害处,大到令自己焦虑不安的时候,就会出现给对方贴标签的现象。这就相当于一个母亲,看到孩子身体出现一些症状,非常担心,便认为孩子感染上了什么病是一个道理。
●乱贴标签的危害
现在“强迫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描述心理障碍的术语我们见得越来越多,一方面,这普及了我们的心理知识,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很多人,随意地用这些词去给别人贴标签。实际上,这种乱贴标签的做法,对对方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首先,虽然我们对这些词汇有所耳闻,但并不是真正了解。如果被别人贴了某种标签,内心就会产生不舒服感,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来讲,他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变大,也会增加其思想包袱。这种情况下,他会真的认为自己有问题了,不正常了。而且,还会套用很多症状,以表示“我真的是有这种问题的”,当然,这种表现常常是无意识的,是在一种压力状态下的认同。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标签效应”——被人认为是好的,我的行为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以迎合别人的期待;但如果被认为是不好的,我也会朝不好的方向去发展,同样也是迎合别人的期待。
其次,我们一旦给一个人贴了问题标签后,就会着重去验证他的问题性,而忽略了他所具备的优点及力量。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对方无形的打击。
●什么样的人容易给对方贴标签
易受暗示的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但是,大家受暗示性的容易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受暗示性强的人来讲,很容易去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套到自己的身上或亲近的人身上。
焦虑型有些人遇事爱焦虑,当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便要通过转嫁来宣泄焦虑。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对方的某种表现感到焦虑,但我们承受不了了,便不惜代价给对方贴个标签,借以转嫁焦虑。
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型善于用行动去解决问题的人,会通过合适的步骤,去解决问题。但不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常常会没有根据地去臆断很多事情。容易给人贴标签的人,一般在具体地用行动解决问题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
小贴士: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面对别人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在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恐惧和社交障碍在医学领域上被称为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些性格特点并不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而且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在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还常伴有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