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生 佟 岩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科学探究”已经耳熟能详了。然而“熟悉”的背后存在着“陌生” ,现在教学言必提探究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改变观念,没有课改一样,凡是公开课几乎都是探究式教学,甚至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示范性的骨干教师教课也无一例外,有一种节节探究、天天探究的趋势了,不探究就不教学了。我们不否认,探究性教学在改变学习方式、获得科学方法、习得实验技能、体验成功感受、形成科学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但这样盲目的夸大探究性教学的作用,机械的应用探究教学,不仅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而且也不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是因为:
一、探究性教学不是“阿拉丁神灯”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理论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实施教学方法也不例外。神话中的“阿拉丁神灯”我们要什么有什么,而探究性教学不能像神话那样无所不能,就探究性教学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的达成也要用其他的方式,学习相应的知识、获得相应的技能才能实现。如猜想与假设时,需要熟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而这些是不可能直接探究得到。“课程标准”有两部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教科书对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的不同方式呈现,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存在,因此,对不同的内容不能一概的“探究化”。教科书中像天平的使用方法,刻度尺的读数规则等知识,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只要求把材料内化或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就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无需应用探究性教学。
二、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
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不是教师主观想要应用什么方法就使用什么方法,更不是追求时尚,什么方法流行就应用什么方法。而是,我们要根据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授课时间、学科特点、教师个体风格,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这才是科学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有些知识只用讲授法是不行的,如实验技能的形成,就像游泳本领的习得一样,只看教练的规范动作,无论是多少次;只听教练的分动作讲解,无论背诵的多么熟练,不下水是不会学会的。只有经历呛水、喝上几口,吓得脸色苍白亲身“折腾”的体验才会形成技能的,这样的知识就要用探究式教学比较好。而有的知识采用传统的已经得到我们认可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如语文的语感教学,就要采用古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文的记忆就要落实默写,不适合探究的还有英语的生词记忆等。
三、不同教学方法是有机的整体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优势和特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的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不当;每一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不同的教学目的都应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选用演示法、观察法;以理解为主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实践为主的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各种教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和灵活组合,才会发挥其更大的效用。不同的教学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要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无论采用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探究和验证不应该是绝对隔断开来的。探究性实验中隐含验证的思想,在探究得到规律的同时验证预期的想法。验证性实验中包含探究的思维,验证假设或已有的结论时,用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发现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目标需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达成,而有些教学目标可通过其他方法完成。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方法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使用新旧标签,更不要有一种教学方法最佳的思想。无论是探究、还是验证,或是讲授,它们皆承载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出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也可以说,书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一堂课根据具体情况,要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谨慎地遴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并与其他辅助教学方法有效地优化整合才是科学的。
E-mail:hit790205@163.com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