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乐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同高校综合实力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人力资源的质与量的差别。本文仅对生师比这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普通高校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以及整个办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一般来说,高等院校中生师比越高,意味着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越高。根据历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年之前,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一直保持正增长,从1994年的7.061增长到2000年的11.580。但增长幅度不大,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2000年之前,各类高校生师比均小于10:1。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为了适应学生数量的骤增,高校一直在积极地增加师资力量。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有了显著提高。
下面是几所不同类型高校近几年生师比的状况。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拥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术声誉高,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可归属于研究型大学。武汉大学2004年至2006年的生师比分别为17.04、16.86、16.59,平均值为16.83;华中科技大学三年间的生师比分别为17.9、17.4、16.6,平均值为17.3。两所学校近几年的生师比相对稳定,在17上下浮动,基本符合教育部的要求,处于正常状态。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1)目前,我国各类型高校的生师比都较2000年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增长幅度接近50%,这主要是由高校扩招政策所引起的,教师数量的增加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数量的骤增;2)各不同类型高校的生师比不存在显著差别,教学型大学生师比略高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教学研究型大学生师比又略高于研究型大学,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定位不同,师资力量有明显差距。当然,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亦不同。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生师比近几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增幅较大。那么,可以认为目前高校生师比合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来看一下美国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大学和院校的生师比:普林斯顿大学6:1;哈佛大学6:1;麻省理工大学7:1;耶鲁大学7:1;加州理工大学3:1;芝加哥大学4:1;斯坦福大学7:1;哥伦比亚大学7:1;宾州大学7:1;达特茅斯大学9:1;杜克大学9:1。由此可以看出,2002年美国11所著名大学中,生师比均维持在10:1以下。据资料,美国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和院校的平均生师比为6.73:1,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和学院的平均生师比为13.4:1,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综合院校平均生师比为13.45:1。
如果说较高的生师比意味着较高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那么,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生师比较高的学校。而事实恰恰相反,在美国,只有那些层次和规格相对较低的大学和学院中才存在较高的生师比。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和学院的生师比之所以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大学和学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这些大学和学院往往是研究型大学,学生数本来就不多,其特点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人数要远远高于本科生;第二,这些研究型大学里,出于科研的需要,大多数教授都致力于科学研究,并且有一部分专职于科研的人员,在统计生师比时,这些人员是归并于教师数中,而并非归属与行政人员之中;第三,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和学院通常是美国最富裕的学校,在财力和师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而可以承担较小的生师比所花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成本。
生师比只是衡量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指标,并不是绝对标准。生师比过低或者过高都将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教育部2004年发出通知,其中规定综合大学生师比达到18则符合合格的标准,达到16则为优秀。因此,各高校为了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在整理数据的时候不免会做一些技术处理,而以上我国高校生师比的数据又来源于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所以,这样得到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各高校生师比的真实情况。实际上,目前许多学校的生师比远远超过统计数据,达到20甚至30之多,这完全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因此,可以说,现阶段我国高校生师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有显著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并非是我国高校生师比太低,而是因为我国高校生师比过高造成的。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李福华.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