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2009-06-08 03:00蒋桂英
成才之路 2009年3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思考统计学

蒋桂英

摘要:本文针对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结合本人统计学教学的经验,提出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思考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汇总、描述和分析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和决策的方法论科学,是各个专业、各行业整理分析数据所必需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一、 当前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弱化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比重较大,实践教学时数普遍不足,理论与实践交替时间太长,难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或根本不开设实践教学。许多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拓展和深化。统计学课程不需要实验室等,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的设施不够完善。统计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重理论识记,轻实践操作;学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思考。“课堂沉闷、学生被动学习”“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不高。

(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在统计教学中,虽然采取了案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或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些实践教学大多是零星的、分散的、不系统的。

(3)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没有有机结合起来。统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有利于学生学了有关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动手实践,及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校外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及工作经验,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并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校内实践内容太抽象,而校外实习又太过于经验化,即使学生在学校中很好地完成了统计课程的实践学习,但其实际能力还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二、 开展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条件

(1)修订和编写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材是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实践教学开展的保障。教学大纲和教材应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结合实际经济、管理问题修订和编写,逐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不断更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将实践教学内容穿插到日常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不同方式和途径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进行统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统计理论、经济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体系。采用目标考核和过程监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能力训练,加强过程管理。例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考核,不仅仅以论文质量和答辩结果作为唯一考核依据,而是对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中的工作情况、各阶段完成情况等给予平时成绩,使成绩考核更为科学合理。

三、 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要改革和加强统计学实践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结合统计学教学的特点,构建一个在教学各环节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学生整个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案例教学、课程实验、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校外实习、毕业论文在内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1)运用课堂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案例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是连接统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通过在课堂上介绍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统计学的思维方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要使案例教学在统计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选择学生在经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事例作为案例,而不是假设的事例,并且尽可能使案例编写得生动有趣。通过引入生动活泼的实际案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统计的存在和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非经济领域的案例,进一步拓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视野。

(2)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它是建立在课堂案例教学基础之上的技能训练。可以是专题性或简单的过程实训,也可以是课程综合性的实训。专题性或简单的过程实训主要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涉及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单项进行实训,这样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抽象费解的统计理论知识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验证和理解。综合性的实训主要是在学生学完课程,已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事先编好的综合性模拟实验资料,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实训,使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实习环境中开展有关的综合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利用课堂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一是平时校内或校周边地区情况调查。如讲到“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并自行在校内调查学生手机普及情况或到校门口调查“小吃摊”情况等,然后进行统计整理,发现一些问题。如讲完全部内容后,则还要要求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等。二是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是采用自行组织的调查、承担委托的调查、参与政府的调查等形式,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形式可以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实际调查分析能力。

(4)采用校外综合实习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校外实习实践形式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是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准备。

只有将统计学实践教学作为统计学课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其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彻底改变传统统计学教学模式下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地方,形成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将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培养出适应经济管理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励.高等职业教育《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J].教学与科技,2006(12).

[2]徐秋艳,万秋成.统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6).

[3]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学评论,2006(4).

(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思考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