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勇
一、教学程序
现在我所运用的教学程序是:“设疑·讨论·精讲·练习·归纳”。
所谓“设疑”,就是教者根据课本内容,提出若干疑问,使学生产生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激情。而“讨论”则是学生带着疑问,通过实验阅读课本的内容后,广泛发表自己的看法。“精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就有关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和强调。然后,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和消化有关知识。最后,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二、教案示例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设疑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它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2.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检验这些性质?
3.可用哪些方法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简单鉴别?
4.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用途?
(二)讨论
学生带着上述疑问,阅读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39页至45页内容。在这过程中,教师演示实验2-17,学生做分组实验2-18、实验2-19、实验2-20。
(三)精讲
教者可根据讨论情况,对下列问题重点讲解:
1.干冰升华与吸热反应。讲清什么叫升华,干冰升华时吸热是物理现象,不是化学反应。
2.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指一般可燃物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播放课件——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石蕊是一种色素。酸性物质能使其变红。
4.二氧化碳溶于水,只有少部分与水化合成酸,大部分仍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纯碳酸不存在;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碳酸钙。常用此法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四)练习(略)
(五)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归纳结果为: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能溶于水,溶解时CO2与水的体积比为1∶1。
③ρ=1.977克/升,比空气密度大。
④在一定条件下该气体可转化成液体、雪状固体,固体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化合:CO2+H2O=H2CO3
②与熟石灰反应:Ca(OH)2+CO2=CaCO3↓+H2O
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
2.主要用途
①灭火
②制冷剂
③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最后布置作业
三、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按这种程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1.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疑问和练习,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每节课的疑问必须紧扣大纲和教材,主题突出,目的明确,练习要难易适中,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讨、去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3.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实验,得出的结论往往要受水平限制而不全面、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及时地进行引导和纠正,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