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存太
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意义的表示,很多地方和现代汉语不一样,下面举例介绍。
1.“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用“再”表示。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注意:现代汉语中“再”表示又一次,有时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如“再次”。当“又”意思讲的“再”,在文言中是用“复”表示的。
2.“四”用“乘”(shèng)表示。
古代一辆车配四匹马拉叫“一乘”,因而常用“乘”表示数目“四”。
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之战》
——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②“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礼记·少仪》
郑玄注:“乘壶,四壶也。”孔颖达疏:“四马曰乘,故知四壶酒,亦曰乘壶酒。”
3.十位以上的数字中,个位数或十位数前往往加个“有”字。
“有”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②“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
4.零位数不专门表示。
文言文中无当“零”讲的词,“零”是“凋零”、“零散”的意思,遇到有零位数时,把间隔的位数连接在一起即可。
①“汉兴以来,三百二年。”《后汉书·郭陈列传》
——汉朝建立以来,已三百零二年。
②“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十。”《汉书·西域传》
这里的“口二万四十”就是“(有)二万零四十口人”。
5.有的数目用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①“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十五月亮又明又圆,可一过二十就缺损了。
②“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江夏行》
这里的“二八”即“十六”。
6.约数的表示。
如果是数目不大,往往连用相邻的两个数词表示。
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
有时,在数词前加“可”字,或在后加“许”“所”等字,这和现代汉语中加“约”等字大体相同。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
如果约数的数目很大,就把相邻的三个位数连写,前面再加“数”字。这和现代汉语中的“成千上万”的说法相似。
③“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本乃至上百上千本,就十分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