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2009-06-07 08:29吴晓艳
新课程·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吴晓艳

课程改革,不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等进行的全面改革,它与原有的课程环境、课程理念、评价标准及教师自评的条件都会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应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教学活动的改革,它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改革课堂教学首当其冲。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课标、教材和了解学生,掌握学校当前的硬件教学资源,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一切在你走进课堂前,早已胸有成竹,比如教学中用到多媒体,课前一定要演练一遍。

2.新课导入应引人入胜。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做得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即要把握好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又要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提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而导入新课。如我在讲九年级《认清基本同情》中“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对朝鲜核问题中国起到什么作用?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说明了什么?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情绪高昂,兴趣倍增,相应的教学内容也随着问题而明确了。

3.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教师可以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用适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有“疑”,即有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活到老,学到老》这个问题,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是否意味着学习也结束了,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4.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问,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默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学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