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华
中职学校积极采用五年制“直通车”模式,运用学校集中时段统筹的方式,直接培养高级工。
一、 中职学校五年制高级工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在机电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脱离实践、双师型教师匮乏,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难以培养出的符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使五年制高级工培养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教学全方位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二、数控技术专业五年制高级工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基础知识与提高素质,强化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1)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及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依据蓝领层岗位—灰领层岗位—拓展岗位的顺序进行课程重组,课程内容要体现循序渐进,彻底淡化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界限。
(2)将考证标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推行“多证书”及“高级工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一至两个工种的中级工证和一个高级工证。
(3)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实项目和仿真项目相结合,教师提供项目和学生选择项目相结合,团队协助和个人攻关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真刀实枪”的演练。
(4)改革考核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考核模式。
三、五年制高级工新课程体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 人才需求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相对稳定性的问题
课程设计与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都会引起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在保证教学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多样性和多变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建立动态教学管理机制来适应人才需求多样性。采用“企业走进校门,学校走进厂门”,“集中指导与分散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聘请职教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办学管理和专业建设, 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办学方式更加灵活、办学效益更加突出。
2. 师资建设问题
课程综合化需要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高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选择合理的案例作为载体,模拟生产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经验。目前,专业教师自身受学科体系的影响较大,很多教师缺乏生产经验和动手能力,对核心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方法时,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非常重视数控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优先培训、重点进修、经费倾斜”,鼓励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几年来主要采用了“内培外引”、“锻炼深造”等多种策略,提高数控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教材建设问题
“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教材形式,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需要,把相应的内容分别从多学科教材中抽取出,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教材,因此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弥补不足。
4. 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和企业的对接点。为实现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建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数量要满足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建有金工实训车间、数控车床实训车间、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实训车间、数控电加工实训车间、CAD/CAM 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数控生产车间及产品检验中心等,构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已遍及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嘉兴及湖州,为数控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