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

2009-06-07 11:10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动态化融会贯通记忆

牛 刚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花费时间多,越学越考越茫然,在平时改卷和高考阅卷中反映出,知识储备不足,概念模糊,对图和表格数字及文字材料为背景的试题不能准确获息,答题层次性和条理性不清晰,地理术语少及使用错误,综合试题表达过于口语化、套话、空话多导致分数不高,表现出问题不少。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答题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知识点到位全面的目标,需从实际教学中每节课,每次作业,每次测试的阅卷评卷中去要求学生,同时笔者认为要围绕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自身性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来处理地理内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高考的全面性、实用性、选拔竞争性的关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为指导,在平时教学中使学生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以求学有所成。

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就象“模块三”中地理信息系统流程图: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查询)→可视化表达(地图文字、三维视频、多媒体等)。可以直观形象的借以应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博闻强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1.“博闻强记”是地理信息在大脑的输入过程,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要学好地理知识必须要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在大脑中储备大量的地理信息。①基本概念要记忆准确。②相似概念要区别。③基本规律原理知识要清晰。④常用地图在脑中要记忆完整,要善于取舍转换。⑤常用图表要动态化分析。⑥重要地理事物要准确要和地图对应。⑦关注社会性事件和课本知识联系。⑧地理术语要准确常用。这些基础性知识必须牢牢记在脑中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在采取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及形象记忆,每个学生各有千秋,发挥其各自优势以记准记牢为目的,万不可邯郸学步,教师不可抹杀学生的个性过分强调某种记忆方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来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在学完某一节后和学生总结,在目录中标注有几个概念,几个规律性知识,几个原理性知识,几幅重要地图等。在下一节上课时对照目录来抽查提问,在学完一本书后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检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融会贯通”是将孤立的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信息处理化动态化的过程,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核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这一环节,抓住学科内的主干、规律性、原理性知识,例如:地球知识中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要系统动态的分析,关键在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以及和大气运动中“三圈际流”形成所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等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知识动态化的有机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由点到线、到面,即要纵向,又在横向联系,学会整体把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模式构建,是学好地理知识重要途径,作用在于系统的建立某模式解决相似问题,关键是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案例的应用和延伸,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如: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等值线图分析,将各类地理知识信息有机联系,实现“大脑信息库”的完备。这方面即要重视基本模式建立,更重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而实际中学生的模式更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例如:笔者就发现有些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数学化地来计算时间问题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将地球经纬坐标和象限知识数轴知识相结合,简单明了、在学习大气磨擦力对风速影响结合植树造林、海防林、防风固沙等知识有机结合,科学原理和现实生产生活相联系分析,知识得到了融会贯通,学习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9-10-10

猜你喜欢
动态化融会贯通记忆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VI系统的维度补充
江南词学版图与“环太湖词圈”的动态考察
动态化量刑论要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剖析的常态化和动态化探讨
让复习课上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