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平 赖新优 廖远兵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是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广东河源市等欠发达地区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双转移”之产业转移中拔得头筹,但是劳动者的职业素质问题成为了发展瓶颈,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工作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基于此,文章在全面调研河源地区职业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措施建议,为构建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的和谐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现状;问题及原因;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河源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员工培训调研报告》(项目编码HZK0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戴春平(1970—),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欠发达地区继续教育。赖新优(1969—),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廖远兵(1979—),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7-0038-0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重大举措,为构建和谐广东提供了政策导向。河源市作为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在这次“双转移”中拔得头筹,获得省委省政府15亿元的资金支持。但是劳动者的职业素质问题成为了发展瓶颈。笔者为全面了解掌握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的状况,2008年5月—10月,组织人员对广东河源市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专门调研,目的就是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寻找改变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现状的方法,为构建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的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2008年5月29日召开的广东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是广东历时近半年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所催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在“双转移”这个问题上,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指出:仅是产业转移还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劳动力转移加快脱贫步伐。我们通过劳动力培训输出人才,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
为此,我们调研组成员深入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黎咀镇、黄石镇及东源县仙塘镇、义合镇、涧头镇等6个乡镇中的百寿村、小地村、圆塘村、高进村、中洞村、新中村、热水村等12个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5次,召开村民座谈会12次,向村民发放调查表5000份,收回4022份,回收率为80.44%,取得了第一手来自基层的真实资料,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男性劳动力多于女性(见图1)
文化程度方面:初中毕业的占52%,小学、高中毕业的分别占16%、15%,文盲占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数不多(见图2)。
就业类型: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占49%,本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占9%,外地打工的占42%,在农业生产与外出打工之间作选择者居多。
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收入方面:2000元以下的占57%之多,2000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占38%,10000元以上的仅占5%,总体收入水平低下(见图3)。
接受职业培训情况:只有3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项目不多;参加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汽车驾驶、车辆修理、建筑装修等,培训方式中面授方式占69%;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有50%是有目的性的,另外50%则是在被动地接受培训;村委会是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其次是劳动局和人事局,学校组织培训的比例只占9%;22%的培训是在田间地头开展,在家中、村委会、乡镇、县城培训的分别占18%、18%、20%和15%。
农村劳动力掌握科学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和报纸(两种渠道占45%),其次是杂志、互联网和农民示范传播(分别占14%、10%、12%),具体情况见图4:
职业培训需要情况:大多数人希望通过面授方式到乡镇、县城参加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花卉种植、果树种植、家禽养殖、汽车驾驶、建筑装修、车辆维修、厨师面点、服装裁剪、餐饮服务、电脑操作等培训项目,大部分人希望参加免费培训,培训费用高和路途遥远是制约培训的主要原因,被调查者绝大多数人不愿承担培训费用或只愿承担较低的培训费用。
(二)欠发达地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
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企业生产力再造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事关企业的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都把员工职业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掌握欠发达地区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情况,我们调研组在河源市区和高新区调研了永勤实业有限公司、科伦电子科技(河源)有限公司、中宝通讯制造有限公司、西可通信、三甲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龙记集团、宝嘉运动服装有限公司、台和集团等企业。召开企业厂长、经理、人事主管座谈会8次,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34份,回收率为68%。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本次调研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50—500人的占47%,500—1000人的占16%,1000—2000人的占22%,2000人以上的只占9%。
调研中62%的员工希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此外通用管理技能、专业管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也较受欢迎,也有少数员工认为需要外语培训(见图5)。
大多数企业认为应该采用系列授课的方式主要利用周末时间来开展培训,每次培训在50人以内为宜,很多企业都是采用内部培训为主,有32%的企业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委托过高校培训的则只有6%。
河源的企业很重视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在企业重视的培训因素中,实用程度占88%,案例分析占32%,认为培训讲师和教材也很重要的分别占20%和21%,大多数企业并不担心和关注培训环境和参与程度(见图6)。
培训费用方面,认为≤100元/年/人为宜的企业占56%,认为100—500元/年/人为宜的企业占18%,认为500元以上/年/人为宜的企业占6%,可见总体上培训费用的投入水平较低(见图7)。
调查发现,企业开展职业培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员工参与积极性低和培训实效性差是主要原因,其次是领导不够重视、培训内容针对性低、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绩效无法评估、培训结果与晋升等个人职业发展没有挂钩、培训效益与企业效益没有挂钩等(见表1)。
总体而言,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并有规划、有计划实施培训项目,并出台相关的制度来推动员工培训工作,91%的企业支持并鼓励员工参加在岗培训。
二、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培训的机会少,培训方式单一。只有32%的农民工参加过技术培训,应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河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未得到普及,开展的培训项目不多,可供农民工选择的机会少,从而导致还有大批农民工未接受过技术培训。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和技术手段的制约,69%的培训采用面授方式开展(据热水村的村民反映,他们接受的培训都是以课堂讲授、现场指导等面授方式开展的),这与农民工的实际所想不一致,很多农民工希望通过诸如广播电视等比较灵活方便的方式来参加接受培训,甚至有少数人希望将来能通过互联网来接受培训,那样更加方便。
2.培训与就业转移脱节。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内容上看,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没有与河源的行业发展、产业转移的方向紧密结合,从而出现高新区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现象。
今年暑假很多中专学校都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培训项目以家电维修、汽车维修为主。来自龙川车田丰石村的袁文帅参加了家电维修培训,他说:“培训结束后只能看看自己能不能找个当铺开个维修店了,很少企业会聘请家电维修工的,纵使有名额也不多” 。但是,河源主打产业如通讯、模具、电子等领域的培训却不多,培训与企业需求不一致,西可通讯的赵主管和龙记集团的潘主管都是这样认为的。
3.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太少。28%的培训组织者是农村村委会,由于受到经验、条件等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培训工作止步不前,难以发展。由于缺乏政策的引导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参与组织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完全体现出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来。
4.受择业观念制约,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如保健按摩、保安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生了择业偏见,尽管就业面广,很多农民工还是不愿意参加这些培训转移就业,只有1%的被调查者希望从事此类工作。拿我们调查的两个例子来说,在问及一个女性农民工是否愿意去做保健按摩工作时(待遇还可以的前提下),她说再高也不做,说是不能为了钱而丢了人!在问及一位男性农民工是否愿意做保安时(待遇还可以的前提下),他也是很坚定地拒绝了,他说那不是让我当看门的狗吗?宁可种田也不做!
5.培训经费不足。从调查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河源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工能够支付的培训费用非常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东源新东村的丘天才说:“我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小孩读书基本上不用钱了,但要维持家庭生活这点收入真的很难,哪来钱去参加培训啊!”
6.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由于缺少全方位的宣传,很多农村百姓并不了解转移就业的现实情况,对政策也很不了解,认识很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农民工就业转移工作的推进。
(二)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企业效益与培训效益没有挂钩,领导不够重视。为培训而培训的结果就是培训最终很难产生效应,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提高,越是这样,企业越不愿意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被访企业中有12%的企业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只有12%企业高层关注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缺乏高层支持和战略规划,这是制约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三甲五金制品(河源)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陈文兵说:“我们公司前些年每年都会培训200人次以上,企业每年要花费培训经费五六万元,但是培训的员工有2/3都会很快跳槽到别的企业或别的地方,我们花费了不少,收益却甚微,所以现在向老板申请举办培训都很难获得批准。”
2.培训结果与晋升等个人职业发展没有挂钩,员工参与积极性较低。12%的被访企业人事部门还没有科学地将参加培训与个人晋升、工资水平等直接挂钩,因而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员工还无法意识到培训能给自身带来哪些好处。26%的被访企业认为员工参与积极性低是制约培训的主要困难。由于河源市许多企业都是由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出来的,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员工工作稳定性差,换岗频率高,导致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培训实效性差。由于很多企业员工培训重形式缺内涵,培训工作的开展很盲目,缺乏针对性。我们调研中问及“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员工培训”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有任务要求”、“别的企业都有,我们当然也要有”。实际上,河源地区缺少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而企业中有62%的员工希望参加此类培训来提高技能。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开展了培训项目,但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培训目的,培训实践效果差,24%的被访企业认为这是制约企业开展培训的重要原因。
三、构建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和谐发展的建议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量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培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敢于制度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欠发达地区职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
(二)地方政府牵头引导
无论是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还是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政府都应该主动牵头,并责令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广大民众了解该如何参加培训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如何参加职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同时,政府还急需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引导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要用政策来明确社会各部门在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问题上的职责,并用政策性扶持资金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比如,政府可把握“双转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契机,明确分工,让高校全力做好中高级技能培训工作,技校等中专学校做初级技能培训。对于此项工作,河源市劳动局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高校、职校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并在2008年6月召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河源市技工学校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明确两校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
(三)地方高校与职校积极参与
高校既要重视学历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展,也要重视培训工作的推进。比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培训项目部、建立高级师资库和规划建设社区学院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学习。
我们建议在职业教育单位设立培训项目部,实施专人专管,由专人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工作开展,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企业员工培训的调研、培训项目的拓展和培训组织等工作,逐步推进劳动力转移及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培训项目部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项目,特别是企业急需、就业容易的一些工种的培训,同时培训内容必须和实际工作高度结合。
要努力建立高级师资库,提升职业培训水平。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别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它重在弥补不足,是在已有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之上开展的,因此特别强调时间工作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升,这对师资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单纯的讲授型教师或单纯的经验型专家都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对师资进行整合,要建立教学型师资和企业经验型师资相结合的师资库,并让两者在融合的基础上共同通过培训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有理论研究的深度,而非简单的做事。只有这样的师资团队,才能适应培训领域的要求,符合企业培训的要求,也只有这样的师资团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职业培训的目的,达到职业培训的效果。
此外,高校将来要走开设社区学院的道路,把高校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进社区,这样将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社区为服务网点的全方位快捷便利的网络组建模式。
(四)基层组织大力动员
基层组织诸如村委会等机构,在职业培训工作上也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组织和动员工作上,让基层组织去发动农民参与,效果肯定比其他方式要好要快。但是,当务之急是基层组织的领导者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先树立起职业培训很重要、农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很重要的思想来。要把农村职业培训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农村干部考核的指标来衡量,规定每年度农村基层组织要完成的职业培训任务。基层组织除了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外,还要想法设法去创造条件为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便利。如龙川县车田政的圆塘村,村里很早就建立了专门的培训室,可容纳30人参加培训,并定期由村委会组织大家参加各种培训,深受村民好评,效果也很好;该村的黎村长表示,一旦条件成熟,下一步我们将计划把职业培训引进村里来开展,以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
(五)各类企业高度配合
企业在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中是责无旁贷的,企业也是此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正因为如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配合政府及其它部门做好职业培训工作。一方面,企业应该在内部政策上和政府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要出台和制订相关的政策激励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尽企业的最大能力帮助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员工减少参加职业培训的成本。如河源市雅达电子有限公司员工职业培训工作就开展得很好,他们通过内部组织动员员工参加职业教育班,并命名为“雅达电子班”,统一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上课,并出台政策给参加职业教育的员工一定的补助,吸引大批员工参加该班的学习;同时,雅达电子有限公司每年都组织上百人次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电子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办培训证书,通过培训的员工工资将得到提高,因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雅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煌英对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开展职业培训的新举措,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他还认为应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河源等欠发达地区的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广东斥500亿推“双转移”调整产业布局[N].广东:南方
日报,2008.
[2]杨应崧.论创建中国特色社区学院的几个焦点[J].教育
发展研究,2004.
[3]张必涛,张志军.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职业培训,2006.
[4]林琳.关于发展农村职业培训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3.
[5]刘霞.关于现代企业培训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8.
责任编辑: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