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系统管理的自组织性选析

2009-06-04 08:13邓重一苏毅娟
职教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规划院校高职

邓重一 苏毅娟

摘要:高职教育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她具有自组织功能。自组织理论是一个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及超循环理论组成的整体,是研究系统自组织过程的机制、规律和形式的科学。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并针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将自组织性引入高职教育系统的管理中来,从认识观、规划布局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来考虑问题,拟为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

关健词:高职教育;复杂性;自组织理论;方法论

作者简介:邓重一(1962-),男,湖南宁远县人,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信号处理,电磁兼容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9-0028-04

自组织性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性,它使物质在运动中自动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在时间或空间上有序的状态,从而具有新的质。当一个系统保持着这种自组织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其序度的时候,这个系统叫做自组织系统。在系统科学中,自组织是系统存在的一种形式,相比他组织,自组织更符合系统的生存机制,是系统在一定环境下较易存在和较稳定的状态。当前存在一种转变他组织系统使其达到自组织状态的作法,这在生命系统、社会系统中尤为突出。在教育领域,人们也在自觉地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教育系统,教育系统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是包含自组织机制的系统,这些自组织机制根据不同的外界输入协同有序,发生跃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1999年开始扩招),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是一个系统,它与普通理论型本科高等教育一样,也是通过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威三者之间的协调形成的复杂系统,它的自组织性很强。本文试图用自组织理论对其进行剖析,以便为高职教育发展获得新的认识观和方法论。

一、自组织理论的内涵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及超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所描述的是系统进化的过程。主要研究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机制问题,为人们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自组织指的是不需要外部指令,而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自组织过程并不是一个渐进的、平稳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内部酝酿的、突然的、飞跃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某系统的运动并未表现出有序性,而当外界进入的能量或物质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系统会从混乱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从无序走向有序。系统的自组织有4种基本形态,它们是自同构、自复制、自催化、自反馈。自组织理论概括成如下几点:(1)有组织的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即不仅是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出,更重要的是有负熵的流入来抵抗熵的增加,维持有序结构或有序结构的进化。(2)有组织的系统指的不是简单有序的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动态有序系统。(3)正反馈即自我复制自我放大是序产生的原因。涨落放大形成巨涨落则系统远离平衡态。(4)阈值即临界值对系统性质的变化有着根本的意义。(5)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创新的来源。非线性机制放大微涨落为巨涨落,使系统失稳,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上。临界点参数的微小改变导致系统状态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即形成突变。因此参量的控制可以人为地改变有序的结构。

二、运用自组织理论来规划高职教育系统的总体布局

(一)对高职教育发展复杂性的理解

高职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群体在本质上具有复杂特性,高职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高职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高职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它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统一体。一方面,很难找到三两个词汇来完整地概括它的特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可以被认为是表征复杂的词汇,如多样性、应用性、实践性、动态性、高等性、境遇性、职业性、行业性和地域性等都可以用来描述高职教育系统。总的说来,复杂性是高职教育系统的固有属性,因而,我们不能用凝固的理论来解释生动多样的现实,不能用单一的指标来禁锢各自不相同的需求,不能套用程式化的工作方式来为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制定、指导未来发展的规划,更不能把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成功”做法到处搬用、移植。而应该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准确判断存在问题的根源,把握其内部机制和规律,探求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日益开放,高职教育系统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空间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多元决策主体,高职院校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更加显著。高职院校发展的复杂特性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进化机制和内在规律,是高职院校“生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分析和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工具,也是我们规划高职教育的重要方法论依据。在高职教育研究中确立非线性的、混沌的、突变的、非还原性的思维,用自组织的观点,全面地、动态地建立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在内部子系统间的协调作用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有序的高职教育体系结构。

(二)对高职教育体系规划作用的认识

教育规划是教育实践的基石,科学的教育规划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并不能完全为人们所左右和控制。但是,这也并非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完全不可控,甚至是不必控的。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甚至是有计划的活动。高职教育的规划是基于理性构建的,然而明智地运用理性的首要条件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组织机制,我们所有试图完善高职教育空间的努力都必须在我们并不可能完全控制的自行运作的整体中展开,而且对于其间各种力量的运作,我们只能希望在理解它们的前提下去促进和协助它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建设规划的作用在于通过对高职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认知,通过引导和控制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稳定公开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成本,并作为政府对高职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引导高职教育朝着有利于实现其健康、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自组织理论下的高职教育体系总体规划

自组织理论的引入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观,它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革新。在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对高职教育系统总体规划操作体系的探讨,加深了人们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性的认识,这必然会引发人们对高职教育体系总体规划方法的重新评价和再思考。具体有如下观点:(1)开放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区域化和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要求我们本着开放的原则,在更大范围内研究高职教育的区域关系,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高职教育资源、要素和结构进行协调布局,使之产生最佳的配置效益,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地域体系。必须以立足在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把其它地方、行业的高职院校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和共同行动,做到“着眼于全局思考,立足于地方行动”,也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长远的观点,以“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态度作为我们的认知点。(2)混沌预测的观点,虽然规划与预测往往有一些不相符的时候,但这并不证明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我们更不能放弃把握未来的努力。自组织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混沌预测的思想方法,即在一个起点上,对短期内的高职教育发展做出预测,并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修正这种预测,延长预测的有效期。混沌预测的思想与“重视和加强近期建设规划”的思路不谋而合,即规划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在高职教育发展中不断预测和不断修正预测,将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持续过程,提高规划预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功能。(3)弹性控制的观点,现代教育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其发展变化频率和波动幅度和以前的平稳渐进的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作为指导高职教育空间布局和建设部署的总体规划,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以弹性控制的手段应对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使其在难以预见的情况发生时仍能适应种种变化,即便是在高职教育发生结构性转变时亦能从容地引导它的结构转型。当然,弹性控制的观点是建立在一定监督机制基础上的,应防止因为过度的弹性而导致的不公平。(4)教师参与的观点,在现行高职教育体制的内部决策方面,规划审定制度较多地表现为“行政主导”和“专家主导”的经验模式,所依据的主要是行政官员和专家的经验和直觉,缺乏与广大教师和其它专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高职教育的规划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和行政干预方式,其决策动力则应该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基层,因而全过程接受全体教师参与及其规划咨询体系的完善是保障决策科学性的重要环节。我国高职教育系统规划作用的转变、规划体系的重构都将依赖于这一过程。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有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尽可能多地吸收和消化“个体意识”。随着市场机制的培育、发展和完善,教师思维会转变,他们的自主意识会增强,教师参与必将实现规划决策自下而上的多样性信息采集,并实现规划从“经验模式”向“参与模式”的转化。(5)市场做功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的总体规划应研究和了解市场条件下高职教育的运行规律,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对高职教育市场进行控制和引导,将其融入到市场的运作之中,成为市场运行的机制之一。运用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发挥它的作用,让市场做功,而不是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成为外加于市场运行过程的某种手段或权力。这种对市场保持友好的规划策略将大大增强规划控制的操作性和规划目标的现实性。高职教育的总体规划目的并不在于将教育空间未来的发展都束缚于那种“静态”的规定,而在于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使高职教育体系变得更为有效和成熟。

三、自组织管理——促使高职院校内、外管理体制的创新

对高职院校内、外部管理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其发展的不同层面问题的研究,高职教育管理的研究也应当最终服务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目的。对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研究为的是完善其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使各种教育资源能更有效地配置、利用,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获得强大的动力和高效益。对高职院校外部管理的研究为的是在不同高职院校间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使院校群体产生宏观的最高效益。研究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问题的实质是高职教育合理需要的满足,而实现这种满足的途径是使高职院校成为自组织的院校。按照自组织管理原理,在遵守自由无碍原则的前提下,高职教育系统获取资源的量是由它的贡献和输出决定的。高职院校是非营利组织,其需要满足物,如经费等一般是不能从毕业生接收单位直接换取的,高职院校的经营费用等满足物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予以资助,从而使学校获得需要满足的。因此,要体现自由无碍原则,对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如何评价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这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遵守不同高职院校间自由无碍原则,使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就要对各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以及其他的社会贡献做出确切评价,这就需要在资源的相关主体间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就要对接收毕业生的单位、个人,以及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的单位及有关学术机构、学生本人及家长等所提供的反映办学状况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公布,向政府进行反馈。由于政府与高职院校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非对称信息关系,一种基于政府与院校两点联络的教育管理(如政府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对其内部事务进行直接控制等),由于不能改变相互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就不能实现高职教育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的统一。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社会,包括其中专门的高职院校评估机构。

高职教育的”产品质量”有保障是高职院校需要获得满足的前提,高职教育的质量是高职院校管理的自然生成结果。高职院校实施自组织管理有助于自身结构的精致和办学的高效益,有助于”产品质量”、需要满足度和发展力的提高。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是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建立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一般要求。在这一基础上,借助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对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1)自相似的视角,对世界上种种事物的相似性的探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从相似性的角度来说,人类对事物相似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揭示相似问题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一事物的认识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地转移到对相似事物的认识中去,仿生学的发展利用的就是相似性原理。自相似是相似问题中的一类,指的是某事物的部分与其整体的相似。政府、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就是一种自相似的嵌套结构,也就是高职院校对师生员工的管理,与政府对不同高职院校的管理是相似的。简单地进行形式上的相似比较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某种内在的相似。例如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按劳分配是完全可以转移到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去的。在施行这种视角的转移时,相当于是把政府比作高职院校,把高职院校比作个人。政府对高职院校要实行民主化的“以院校为本”的管理,要给予高职院校充分自由发言的权利,认真听取高职院校办学的需要和反映;对不同高职院校的拨款,也是依据不同高职院校对社会分别做出的总的贡献、总的社会评价确定。这种相似原理的转移思考,不仅可节省认识新事物的成本,而且可简化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绝不只是高职院校自身的事,政府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相似的视角有助于政府与高职院校达成更多共识,并简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2)信息充分交流原则,信息是一种主导性的资源,人通过所掌握的信息主导支配其它资源,信息对于其它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充分交流包含多个方面,如决策的领导机关需要掌握充分的决策信息,基层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章程,个人之间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曲折、促进和谐、提高效益。高职院校要提高办学效益,增进院校的活力和秩序,就需要建立完备的信息通道,以促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其中提高师生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确保他们提出各类建议、意见的权益保障,以及对基层反映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反馈,是完备信息通道的重要内容。组织序化的程度是由信息被组织的程度决定的。顺畅的信息通道是高职院校流畅运转的基础,这种信息通道的建设,按照自相似的视角,既应当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起来,也要在高职院校与政府之间建立起来,这是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3)有效放任原则,高职院校管理中要认真检视和放开对师生员工的一切不必要约束,如对员工兼职的限制性规定,学生选课、转专业、学制的限制性要求。当然,完全放开一些规定需要相应的条件,如选课自由度的增加需要学校有开出更多课的师资,也需要一定的教室和学位。但是,不能在办学组织管理中有新的突破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甚至在观念上满足于当前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就不可能在办学质量、效益上有大的进展。当然,所谓“放开”并非不再有任何约束,当一个人的行为突破了必要的限制时,相应的处罚必须随之而来,这才是有效放任。按照政府、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自相似原理,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也应最大可能地祛除约束,并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4)“愚人管理”理念,高职院校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在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管理中仍被高度看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还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高超的领导者个人能力对于应对频发的非常规事件、维持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确实会起很大作用。但需要注意到个人的能力、精力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加之领导者的选拔任用机制也未必十分严密、健全,上任的每一届领导未必都精明能干,“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制度的弊端在所难免。将高职院校的兴衰寄托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建设而不是制度建设,这是与建立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及依法治教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当然,精明能干的领导可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但是,只推崇领导者能力的举措无助于具有系统性、延续性的制度建设,新一任领导为树立领导新业绩而另起炉灶的情况并不鲜见。“愚人管理”理念是一种崇尚制度建设的文化体现,它重视制度的延续性和累积效应。“愚人管理”并非要推选傻子作领导,而是说即使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力微弱几近傻子,高职院校因为健全的制度保障也能照常运转。“愚人管理”理念仍然推崇让精明能干的人当领导,而只是在一个组织有效的制度框架支持下,即使没有领导者发出指令,教职员工们也能按照规则的要求自行组织、高效率地行事,这就体现了自组织的要求。高职院校制度的理想情况应当是那种即使由傻子当院长,院校也能顺利运转的制度。

四、结束语

自组织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系统科学的研究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自组织理论本身亦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关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以及自组织过程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用自组织理论系统地研究高职教育系统更是有待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自组织理论可以非常详细的定量讨论物理的、化学的甚至生物的自然界中的自组织现象,但要想用自组织理论定量地详细讨论教育理论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是希望用自组织理论为高职教育复杂性研究提供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途径,为高职教育研究提供宏观思路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米展.高校发展的自组织机制初探[J].江苏高教,2002(1).

[2]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杜瑞成.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严娜等.从知识组织到知识自组织[J].情报科学,2001(7).

[5]林苏.高职教育系统整合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6]赵元友.论教育过程中的非线性关系[J].教育探索,2001(2).

[7]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

责任编辑徐惠军

猜你喜欢
规划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