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晓 梁 燕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国外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职教教师素质和能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的改革理念等方面。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今后应当逐步注重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及专业化发展、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职教师资;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晓(1981-),男,浙江安吉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梁燕(1982-),女,天津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4-0052-04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1}早在20世纪初成立的实业教员讲习所,便是我国进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制度化的最初尝试。近百年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尝试、改革与调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2}这一规定,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深入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一、国外关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经验借鉴研究
国外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建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如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韩国新建的“技术教育大学”,俄罗斯的“乌拉尔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和乌克兰的“乌克兰工科教育学院”等,都是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也都更加注重了职教师资的培养,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职教师资素质和能力研究
在美国,由国家级专家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和教学实践调查小组归纳了面向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具备的3种能力和14种技能。这3种能力为:将现实世界的思想运用到理论和职业培训中的能力;把工作环境反映到培训活动中去的能力;使理论和培训内容相结合的能力。14种技能为:与工作队组合作;构建一致意见;应用学科的培训;批判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析技能;领导技能;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协商技能;多种文化意识;社区需要的知识;规范专业行为的能力;与非传统学生合作的能力。{3}而韩国学者认为,21世纪世界全球化引起劳务系统重组和职业种类的快速变化,要求技术人才除了具备职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转化技术的能力,同时要取得各种资格,要有多种技能和相关知识。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师应具备一般素质和特殊能力。一般素质:热爱教师职业,以师为荣;受训者及其父母称誉的人品;适应未来发展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须具备的综合性专业知识;适当的道德思想和举止。特殊能力:掌握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具有足够的经验,表现出高超的技能;掌握大量的行业信息,能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技能;通晓教学方法论,能把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咨询,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崇高的道德风范。
(二)关于改革理念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专家从国际竞争中美国优势渐弱的实际出发,通过系统地调研,总结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结合不紧。为此,美国专家提出将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集成作为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策略的一项重大改革。集成的形式主要有八种:在职业课程中增加学术内容;在专业教育中,联合学术课教师和职业课教师;学术课程增加职业相关性;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重新组合;将毕业课题作为集成点;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教师联合组成教师组,提供集成的系列课程,称为“学园”;在现有职业中学模式上改善课程设置;以职业专业划分教研室,使学术、职业领域的教师同在一室,加强联合。这八种形式虽各自并不完善和互不相同,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达到“集成”,即汉语中的“一体化”。与此同时,美国发展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雇主欢迎的“有说明性”的证据。俄罗斯的有关学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各个教育体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触及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本质。职业教育整个体系的改革应看作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改革意味着基于人类学的人性化教育、现有教育课程体系的更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人格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育类型的开放和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机构活动的商业化、教育管理功能的改变等。
二、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培养有三种基本模式。一种模式是在普通师范大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培养职业技术师范生,与教育学理论关系密切,主要侧重于基本原理研究,很少涉及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二种模式是在一些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简称职技高师)和普通高校中的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工程技术或其他专业背景的,偏向于职业教育与工程技术或专业内容相结合的职业技术师范生;第三种就是在一些工科大学下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某些工科专业教育基础上给予教师教育,使工科学生毕业拥有相关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以培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
(一)关于培养目标
有学者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定位出发,认为主要是为职业高中、技校职业中专培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其培养目标,即培养高层次、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必须注重“高”、“职”、“师”三个方面,即高层次、职技性和师范性。{4}另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职业技术教育,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是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中有针对性而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突出特征。{5}也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从德育、技能和知识三个纬度设立标准。德育标准:热爱祖国、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具备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道德规范的高尚情操。技能标准:达到机械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技师等级的要求。知识标准: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本科生的知识要求。{6}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
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除了要进行普通高校和师范院校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师范教育外,还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应与理论课程同样重要,必须把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从现在的理论教学的依属关系中分离出来,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教学,设置独立教学课时,采用独立的实践课教材要有专职实践课教师。在教学安排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从时间上得以保证,以利于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环节的组织、要求和考核中,应与社会生产实际相一致,即以课题、项目的形式来组织。{7}也有学者从五个方面构建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课程模块,它们是:1.公共基础课模块,包括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具课基础三类;2.专业方向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两大部分;3.教育能力课模块,包括教育理论课、教师基本技能课、教学实践课;4.综合实践技能课模块,包括工种技能训练课、企业生产实践课、教学实习课及综合实践课;5.选修课模块,包括专业性选修课和扩展性选修课两大部分。{8}
(三)关于当前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与其自身价值有较大的差异;2.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面临不公平竞争;3.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的计划经济型和人才就业的市场开放型不适应;4.职业技术师范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其教育教学均存在诸多的欠缺。{9}也有学者指出:1.专业覆盖面狭窄,与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的综合性和效益性不适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所忽视,缺乏人文素质、综合知识的教育,制约了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的提高;2.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尚未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不够得力,技术示范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3.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4.忽视对市场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知识的教育,尚未将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也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10}
(四)关于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几点对策:首先,应当建立和充分有效地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是职技高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其次,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使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结合、专业实习基地与教育实习基地结合、培训基地和生产基地结合,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培训、生产的关系。{11}有学者提出了“三个保证”:保证本科平台,强调设计能力、工艺能力培养;保证技能平台,强调综合技能培养;保证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平台,强调为周边经济发展服务。{12}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加强全面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提高技能训练的现代化水平;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类课程教学等方面入手,以改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现状。{13}
三、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研究的展望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但直接服务于职业教育,而且还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新世纪之初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正处在继续深化改革之际,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来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和自身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找到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一)注重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教学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技术师范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师范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职业技术教育,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突出特征。但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若要突出教学技能的特色,反映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就必然会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时上的矛盾。因此,今后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增加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的研究。在如何加强理论研究,优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增加职业技术师范生自我实践操作的机会;重视职业技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提高其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让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大发展带来的师资方面的需求。
(二)注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性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素质、学历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适应职业教育和办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的要求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现阶段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是:总体数量上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今后的研究,应当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例如把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将他们送到国内外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优惠政策,在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的同时,重点引进硕士、博士和学科带头人;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解决师资不足和教师实践能力较差的矛盾;完善聘任制,在分配上要向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倾斜;注意“双师”素质的教师梯队建设,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成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双师”型教师等等。
(三)注重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及专业化发展研究
所谓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学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14}早在1985年10月,白树华在《人民教育》上以《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为题发文论述了职业技能的概念和培养方法,开启了职业技能研究的先河。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做了进一步的明确:“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15}这一规定,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即重在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尤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作为职教师资主要的输送渠道,今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如何从职业技能的形成途径入手,研究现代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在机制,以此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及其专业发展。
(四)注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就是要具有这种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素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其一,普通性。即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知识,为现实的专门技术训练和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以及掌握高新技术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其二,变通性。学生要“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此基础上,在相近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能力迁移,实现上岗不需要过渡期,转岗亦不需要过多的再培训;其三,融通性。即学生既具备职业领域的方法和能力,又具有社会活动能力,且能将这两种能力运用自如。其四,潜通性。即学生应具备今后多次创业和广泛就业的潜在素质,包括创新精神、良好的个性品质、善于学习以及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建立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业成绩总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成绩评价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
注释:
{1}{4}{9}袁吉林,肖称萍.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8月号上):50-51.
{2}{1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3}{13}崔正昀.论“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0,(3):6-7.
{5}屈圭.技术师范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7):127-130.
{6}{12}胡文泉,张世龙,王飞.机械类“本科+技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4):97.
{7}{11}史冬平,杨莉榕.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3-275.
{8}{10}刘殿山,董兆伟,王炜波等.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7-62.
{14}王伟.教师职业技能浅论[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