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

2009-06-04 08:12
职教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农民

王 贤

摘 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广泛推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广泛推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可行性及其基本保障,并对培训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意义;建议

作者简介:王贤(1981,12-),女,广西玉林人,汉族,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4-0033-06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多年来,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农村人力资本弱势现状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优化发展。

农村及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大力提高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而目前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随着经济形态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的作用越发突出。据测算,在当今发达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增长为1-3美元;而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便增长3-10美元(魏敏,2005)。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研究发现,国民收入增加的部份,大约有30%是因为教育所影响。他认为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个熟练工人进修一年,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国家教育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即前者贡献率大约是后者贡献率的6.03倍(董福荣、姚玲,2006)。在我国,推行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推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对农民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1.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主要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其中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教育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有待提高。

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积累阶段来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普及初级教育阶段,而城镇人力资本积累目前基本上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姜志维等,2007)。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而发达国家农民劳动力素质明显高于我国,平均受教育在12年以上,他们通晓现代科学技术,能熟练应用农业机械。如日本的农民中有6%是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占75%(姜虹,2000)。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0个省(区、市)6万多农户18万多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7.8%,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7.4%,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1.1%,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9.3%,高中文化程度的为9.7%,中专文化程度的为2.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0.5%。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宋志伟,2004)。

2.农民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培训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民将成为城市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这必然要求他们接受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从专业技能培训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人也比较少。据2006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高达76.4%(姬芳,2004)。

在农村劳动力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仅占8.1%。据资料显示,农村每1万人中只有大学生0.87人,有农业科技人员1人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30%的乡镇企业人才数却只占人才总量的7.3%,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截至2004年,全国只有农民高等学校3所,农民中等专业学校440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52.3万所,远不能适应全国9亿农村人口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孙文学,2007)。

3.农民缺乏自觉进行技能培训的意识

由于受教育水平比较低下,加之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农民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他们天生缺乏进行自我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收入有限,农民有着相对比较强烈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意识,这种意识使他们往往对培训抱有怀疑的态度,担心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会给自身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多大的效益贡献,因此,在机会面前,他们会显得犹豫不决,而大多数人往往因为过于保守而选择放弃投资。再次,文化水平的低下和见识的短缺使得不少农民显得过于自卑,他们畏惧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否使自己顺利完成某一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培训过程的不了解也加重了他们的忧虑。此外,社会上的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采取面向城市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目标取向,农民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针对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培训项目和模式。

(二)农民广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实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首先,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的变革。虽然“一般认为,农业的技术含量很低,从播种到收获,农业生产几十年一贯制,农民祖祖辈辈种田,农民对生产技术不会有特别要求(李爱亚,2006)”,但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变革迫切需要大批农业科技人才。然而,据报道,2003年,我国农业行业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仅为3.5%左右;全国农技师、高级技师仅为2.23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不足1%,这与全国平均4%的水平相差很大,高级技工非常短缺(邓沛然、李胜利,2007)。由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方式依然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生产成本没有得到合理优化,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缓慢。

其次,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商品化。这就需要农业经营者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市场和竞争意识。农业产业化发展使我国农业由分散经营、无序进入市场,走向规模经营、有序进入市场,这就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才能使农民开阔视野、彻底改变陈旧落后观念,大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摆脱小生产者习惯和思维的束缚,从而推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有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按照目前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大约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方华明,2006)。目前,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西方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一般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彭干梓,2002)。因此,要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紧紧守着其极有限的农业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早就开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发展要求的现状制约了这一转移的进程。2001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当年转移总量的比重为23.5%,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为62.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比重为10.2%,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比重为0.7%,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比重为12.7%(胡祖加,2005)。农村人力资本总体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层次和质量。由于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大多数只能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这种低层次的劳力输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而这与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要使农民通过劳动力转移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就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一两门专门技能的初、中级人才。

3.促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更大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在农村进行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种热烈气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在农村广泛推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就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使农村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知识的良好风气。另外,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文明公民以及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知识的灌输,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文明精神的熏陶,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这将积极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促进农村精神风貌的改善。此外,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广大农民群众会深深感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温暖以及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价值取向给他们带来的直接益处,从而加深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政治责任心和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悟。

二、对农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是农民积极参与培训的动力之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领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了不少农民的强烈需求。但现实的情况往往使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方式。一方面,他们要顾及自身的农业生产,不适合接受全日制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导致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被社会忽视,因此,在社会所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很难找到适合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然而,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不少农民已经深刻体会到科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当他们在自身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技术问题而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知识的魅力所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信念。对农民们来说,技术会带来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从而最终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也是对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渴求的直接动力之根源。

(二)农业活动的间歇性是农民参与培训的时间保证

参加农业科技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这是培训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之一。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间歇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农民参与技术培训有了时间上的保证。农业生产的间歇性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周期性、季节性比较明显。在农业种养季节或周期开始之初和结束之前的一段时间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时期,在这些播种、育苗、耕种和收获的时节里,农民相对比较繁忙。而当生产进入正常的管理阶段的时候,农业生产的紧张节奏缓慢下来,农民相对自由的时间比较多,身心也比较轻松。特别是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而新的周期还未开始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农民处于修整状态,相对比较悠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期来集中、高效的开展。除此之外,夜间时段农民自由时间比较多,在不影响农民休息的情况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当然,晚上可利用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培训期就会持续相对比较长的时间,而培训内容也会相对分散。但是它的好处则在于可以让接受培训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和消化,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三)免费是培训的持久魅力所在

农民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培训费用的收取显得比较敏感。另一方面,进行收费培训,会让农民感到政府是在进行变相的乱收费活动而招致他们的反感。而实行免费培训,特别是在活动刚刚开始的时期,在广大农民群众在不了解活动的性质和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彻底的消除他们的疑虑,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此外,免费培训,一方面可以保证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均等性,避免了部分人由于交不起学费而失去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免费性可以调动了更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在零财力投入的情况下,人们不会过多的去考虑投资的收益风险问题,因此便省去了后顾之忧,对他们来说参加培训是政府给予的一份福利,他们没有理由不去领取。免费性更加体现了政府为人们办实事办好事的诚意,从而更加赢得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四)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基地资源

进行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在活动的初级阶段,要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要以提高农民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因此,培训过程就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基地作为硬件条件。农村农业技能培训是针对农村地方农业生产的特色来开设的,这就决定了农村地区必然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资源。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除了必需的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其它的实际操作课堂都要尽可能的转移到农村田间地头或种养基地进行,这样的培训方式增加了培训的直观性和针对性,让农民能够更快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直接的体验到参加培训前后的差别,提高培训对他们的吸引力,从而也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三、农民免费技能培训的基本保障

(一)强化政府的投资主体意识

进行农民免费技能培训就意味着必需有一个农民之外的保障培训得以顺利开展的投资主体,而这一角色自然落到政府身上。作为农民群体的上级管理者的各级乡镇政府要为培训的开展进行积极的筹资。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划出一定的财政经费,专门用于广泛开展农民免费技能培训的各项开支。保证培训活动的财政投入是保障培训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来源基础。政府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投资主体意识,除了作为主要的出资者之外,政府还要有组织的向社会募集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有志之士改善农村落后现状的热心来为活动的开展献力献策;充分发动地方成功农民企业家对活动的经费投入等。这些都是培训经费的一个重要辅助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投入负担。当然,政府的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的当前投入虽然数额巨大,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投入必然带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促进政府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因此,政府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多赢的过程。

(二)进行合理的宣传和组织,积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

开展广泛的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积极广泛的宣传,让农民广泛的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及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使其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氛围。对于培训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上课的地点以及培训的方式等,要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在这一点上主管的地方领导与当地的农民群众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全面的咨询,确保培训组织的科学合理性。其次,要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的热情,树立农民参与培训的信心,让广大农民看到从培训中获得实惠的希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农民感觉到政府在为人们办实事、办好事的诚意以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彻底打破农民的疑虑心理。因此,在活动的一些具体事项上就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农民的现实情况,还有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习惯,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价值取向,决不能让农民感到这是一种政府的做秀行为。

(三)加强对农民免费技能培训的监管和引导

政府,特别是乡镇各级政府,要为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加强对技能培训的监管和引导。首先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实行活动专项专人负责制,并引进问责制度。对于活动开展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民主方式,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和无作为、不作为现象。要充分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合理化解矛盾。其次,对政府投入经费要进行严格管理和合理的规划使用,使有限的财力投入都用在刀刃上。对挪用、贪污培训经费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严厉查处。关于培训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要敢于向农民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再次,严厉杜绝以培训的名义进行变相的乱收费行为。坚决贯彻免费培训的政策,不向农民群众收取任何培训费用。在进行大规模的农民技能培训时,如果不能始终遵守这一原则,而对农民进行额外收费,这不仅会使培训无法继续长期开展,更可怕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影响广大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情感。

(四)师资力量的准备

师资力量是对农民广泛培训的关键因素。因为开展广泛的农民培训,首先,需要大量的农业职业技能教师或农业技术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各不相同,培训的地方针对性使得专业教师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门类繁多,往往会出现部分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因此师资力量的准备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其次,针对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授课教师就要有充分的应对措施。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充分的考虑到培训对象的特点,以及培训活动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为农业发展服务的思想。再次,由于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在师资力量的筹集上,可以尽可能的争取利用免费教师资源,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师资投资的费用。免费的教师资源包括,诸如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活动,高校组织的学生送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活动负责人就要在这一方面与周边相关学校进行密切联系,争取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开展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建议

(一)技能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农民免费职业培训要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民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主。培训活动的开展,除了要满足发展地方农业的现实需要外,更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设置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除了培养促进农业发展的传统的农业种养技术、农产品的简单加工技术以及农村副业技能外,更要因地制宜开展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技能培训。所有内容都必须要根据不同地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不同种类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分类分批进行培训。同时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努力造就和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户,为科技兴农的发展树立榜样,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引发广大农民对科技培训的浓厚兴趣。

除此之外,还要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培养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比如家政、建设、服务、修理技能等。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总数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在建筑业中占到近80%;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2%以上。这表明我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魏敏,2005)。因此,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技能培训方式要具有灵活多样性

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队伍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接受形式和水平以及地方农业生产劳动的特点,并结合农民以及培训内容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首先,要保证农民对培训知识的可理解、可接受性,这是培训对农民产生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培训就要采取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进行,避免过多的纠缠于理论和专业术语的讨论。考虑到部分农民对汉语普通话水平欠缺,如果有条件,尽可能的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授课,提高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增加教师和学员间的亲切感。其次,培训活动的开展要配合好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和作息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要错开地方农业生产的繁忙季节。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学员的分布情况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办班”、“分散办班”、“夜学班”、“农闲班”等办学形式;此外,根据乡村学员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特点,可以采取分类办班、分散活动、分别指导和进行生产实验等教学方式,使大多数的农民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培训方式。

(三)技能培训要以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心

农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要着重培养农民的实践能力,把学员的独立操作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因此,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要安排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农民学员进行实地操作,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农民大胆采用农业新品种和新型生产技术。农民群体,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广大农民,普遍低下的科学文化水平决定了过多的理论学习的不可行性和无意义性,培训时间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培训应主要发展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农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所固有的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基地资源,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农作物种植技术的教授可转移到农村附近的田间地头进行;农村养殖技术可以深入到个别农户家庭进行示范性指导;此外,也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学员到相关生产专业户和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四)树立长期培训的观念,提高培训质量

要充分认识到农民职业培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主动地把对农民的免费技能培训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把农民职业技能的提高与促进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

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要明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标,要具备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长期性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前进的过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以不断解决的过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这一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农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要树立为新农村建设而长期服务的意识。

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分阶段、分步骤、有目的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并制定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把这项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培训第一阶段要以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为重点,包括转变农民观念、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侧重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发展到以现代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等内容为重点。在培训对象方面,如果条件有限,可以先进行部分培训,然后逐步向全员培训发展。当活动开展到一定的程度,也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的时候,可以变免费培训为选择性付费培训,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自我人力资本投资。只要保障了培训的质量,培训将会从“要农民学”变为“吸引农民学、农民要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从免费走向收费,扩大职业培训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有目的的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沛然,李胜利.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7(5):151-154.

[2]董福荣,姚玲.广东省人力资源投资状况分析[J].商业经济文荟,2006(2):42-47.

[3]方华明.农村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J].教育与职业,2006(4):9-12.

[4]姬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83-86.

[5]姜虹.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0(3):49-50.

[6]姜志维,王彦,马超丽.农村教育现状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5):4676-4678.

[7]胡祖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EB/OL].http://www.ccrs.org.cn,2005-12-12.

[8]李爱亚.职业教育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0-62.

[9]彭干梓.把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J].职教论坛,2002(11):10-11.

[10]宋志伟.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4(5):87-89.

[11]孙文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07(9):24-26.

[12]魏敏.人力资本理论对农民工培训的启示[J].求索,2005(4):92-93.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