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09-06-04 04:23
管理观察 2009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员高校

查 颖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重要的后备力量,是高校中的先进群体,其应具有的先进性,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即能发挥政治导向、观念引领、行为示范和制度创新等作用。鉴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够,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抓好先进性教育,并在先进性教育中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注重主体性和实践性,从而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先进性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理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毋容置疑,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而学生党员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持之以恒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锤炼学生党员的品行,增强他们的党性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模范,不仅能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提供组织保证,同时也将促使学生党员组织、带动其他大学生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校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调适功能,其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者和受益者,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营造者和实践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作为社会中最敏感、最集中、最迅速地反映、折射社会环境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总是积极的、开放的,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文化的先锋。而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应具备在政治、观念、行为等方面的先进性特征,成为校园文化更为重要的营造者和开拓者,成为重要主体中的排头兵。

(一)在政治文化建设中清醒坚定,发挥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思想上有进步于其他同学的政治见识,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带头执行党的文化建设方针。同时,学生党员能以自己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带动其他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观察分析问题,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发挥导向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在观念文化建设中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

对校园文化建设者而言,传承是基本任务,创新是崇高使命。学生党员是高校以“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为标准吸收和培养的,其不仅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而且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总是最先感受并体验各种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学生党员在观念文化建设中能发挥引领作用,促使校园文化总是映射着时代的亮点,体现着时代的最强音。

(三)在行为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表率。从总体上说,学生党员重视自身的行为和形象,积极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来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事关系等,并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奉献精神。因此,学生党员能在行为文化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团结、影响、带领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四)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出谋划策,发挥主人翁作用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优美而有品位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学生党员较之其他同学具有更强的参与意识,能积极协助学校管理者在校园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现代化教育设施等建设中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营造绿色、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

(五)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勇于创新,发挥先锋作用

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在制定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文化氛围,是综合反映一所高校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党员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强、积极性高,他们愿管、敢管、善管,又富有创新精神,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典范。因此,学生党员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管理层进行制度创新,并能充分发挥其先锋作用,影响、调动其他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最终意义上增强大学生对制度文化的认同、维护和巩固。

二、高校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党员在政治觉悟、专业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优秀,整体素质令人满意。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学生党员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作用的发挥,尤其是不能充分按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生党员思想活跃、积极上进,但未能有效引领其他学生群体践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原则。

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校园文化,首先必须把握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活跃、积极上进,但由于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和党内生活的磨练,对新形势下复杂的社会矛盾认识不足,容易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诱惑,再加上不少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存有不足。因此,学生党员在引领其他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极为不够。

(二)学生党员学习优异、素质突出,但未能有效引领其他学生群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味。

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的校园文化必然是高层次和高品位的,而校园文化层次和品位的提升,取决于其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学生党员大都学习优异、素质突出,但由于竞争、就业等现实压力的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浮躁和庸俗倾向,学习目的和动力趋向“现实型”。不仅如此,部分学生党员把综合素质的领先和进步理解为狭隘的个人进步,没有更多地去帮助其他同学共同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党员在引领其他学生群体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掌握并传播具有时代特质的先进理念、传承并创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极为不够。

(三)学生党员思维敏捷、严于律己,但未能有效带动其他学生群体抢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按照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校园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新的文化阵地,以不断充实、更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永葆校园文化活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无疑是高校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新领域。学生党员思维敏捷,总能最先感受和体验新事物,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诱惑,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自律和觉悟。但是,他们在带动其他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参与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却极为不足,没有真正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充分发挥扶正怯邪、激浊扬清的作用。

三、抓好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市场经济影响、多元生活需求、网络文化兴起和高等教育开放等多方面的挑战。抓好先进性教育,充分激活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使学生党员真正成为高校先进文化的代表,将极大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一)突出先进性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大学生,积极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尤其要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唱响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

对学生党员而言,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是其发奋学习的强大精神支柱。学生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力弘扬者,始终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2.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真谛。

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泛滥,特别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到来,很容易诱发道德虚无主义。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诚信缺失、责任淡薄、协作精神差、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而学生党员作为这个群体的先进分子,必须加强道德责任感,以提高自身和身边同学的道德素质为己任,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典范。因此,在先进性教育中,学生党员要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身体力行;突出“立德、立言、立行、立信、立性”,坚持把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然后外化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善、美。

(二)体现先进性教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永葆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今年的“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校园文化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广泛吸纳世界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不断地创造和选择吸收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潮、新观念,永葆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和创新。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培育是重中之重。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加强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促使学生党员真正感悟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感悟和实践以国家、集体、人民利益为重,勇于牺牲自我利益。在此基础上,学生党员就能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大学生强化爱国意识,激发爱国之情,并进一步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化为今天的刻苦学习。

2.加强科学精神培育,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

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特征,就必须使自己保持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具体说来,学生党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摆脱单纯把学习视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束缚,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在现阶段学习先进科技文化的重大意义;形成求是、求实、求真、求善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过程中的历史责任,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认知,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

(三)注重先进性教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和执行力

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状况,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学生党员只有强化主体角色,才能带领广大学生群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校园文化主体要素的创造者、客体要素的优化者、政治文化的倡导者、行为文化的实践者、制度文化的遵循者和观念文化的体现者,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和执行力。

1.加强主体意识教育,实现校园文化的内化和升华。

先进性教育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学生党员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学生党员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始终以能动的姿态参与教育过程,能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直至有选择地接受和排斥。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人格,形成沟通、理解、信任的平等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按照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可、维护和执行,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实现校园文化的升华。

2.加强实践教育,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广大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精华,而要让其融入到象牙塔中高校学生党员的血脉中,唯有加强实践教育。因此,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大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具体说来,学生党员要与广大同学平等相处,为同学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同学中建立扎实的群众基础。学生党员实践观念的强化,将极大地促进校园文化在学校内部及向社会的传播、渗透和融合,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又在实践中将优秀的社会文化引入校园。这种良性互动最终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吴潜涛,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求是,2003年19期。

[3]邢启敏,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

[4]陈铁军、李瑞雪,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期。

[5]万军,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2期。

作者简介:查颖,女,(1973.12—),浙江海宁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实施本科生特别培养的英才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行政副院长,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文化。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员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