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

2009-06-04 08:13
中外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魏惠王齐威王君臣

梦 樵

战国时代最为显著的政治特点,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疯狂并购”。

这种并购靠的不是“交易”,而是“交战”;不是“赎买”,而是“豪夺”。于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它是吞并别国还是被别国吞并?这与一国的政治际遇和用人策略实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期谈到三家分晋后,魏国最先强大。纵向看,这个国家在几代君王的手里捣腾之后变化显著。不同的国君,汇聚了不同的大臣;不同的大臣,带来了不同的国运;国之盛衰,系于君臣之交。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多国并存、纵横厮杀的战国时代,横向观察各国的君臣关系。当把《资治通鉴》中关于战国时代分散的几段精辟记载聚拢到一起时,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国度里不一样的君臣交往,是那样直接地影响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实力与命运。

君主糊涂,臣下谄媚

孔子的嫡孙孔伋,字子思。他在卫国时,曾向国君推荐帅才苟变,说:“苟变的才能足以统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卫侯却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时,有一次征税趁机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能用他。”

孔伋便对卫侯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去其所短;一根合抱的巨木,上面只有几尺朽烂之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英武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大将,这话您可别让邻国知道啊!”

卫侯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并一再拜谢说:“先生指教得好。”

可又一次,卫侯提出了一项不切实际的计划,大臣们却众口一词地附和。孔伋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正在孔伋身边的公丘懿子随口问道:“您为什么这么说?”

孔伋说:“君主自以为是;臣下呢,也不提出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即使事情处理对了,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的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沉溺于别人的赞扬声中,这是无比的糊涂;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这是无比的谄媚。君主糊涂,臣下谄媚,百姓就不会同心同德。长期这样不改的话,国家就没有多久的日子了。”

的确,卫国代代国君都没有多大作为,臣子中也就没有拔萃的人才,国家只能苟延残喘,最终还是被秦国收拾了去。

君主贤明,臣下实干

而齐国的齐威王,则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东方霸主,一代贤君。这个人,有着非常自信的用人之道。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平安无事,这使得我们东方的这片土地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不谋求内援,而是一心一意地把事情办好。”齐威王便封赐给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坐视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闻不问。于是我知道,你专门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煮死阿地大夫和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

自然,臣僚们毛骨悚然,以后都不敢再弄虚作假,而是尽力地去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

君主好恶,国之强弱

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野约会狩猎。魏惠王寻找话题,问齐威王:“齐国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啥宝贝?没有。”

魏惠王便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在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你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

齐威王就说:“哦,我对宝贝的看法跟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叫檀子的,他镇守我们的南城,楚国就不敢来犯,并且南方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叫盼子的,他镇守我们西部的高唐,赵国人就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上来打鱼。我的大臣中有位黔夫,他镇守徐州,北地的燕国人、西地的赵国人都望空礼拜祈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还有一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我们国家就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又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

魏惠王听了十分惭愧。而魏国也就是自魏惠王以后,渐渐衰弱了。

君臣相知,激励成功

三家分晋中的韩国,也有曾经的辉煌,那是在韩昭侯时期。

韩昭侯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君呢?他曾经有条破裤子,他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韩昭侯却说:“贤明君主珍惜自己的一举一动,就是一个皱眉,一个笑脸,那都是有感而发的。你知道吗?现在这条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了功,我再拿出来送给他。”显然,他是一个十分懂得激励下属的国君。

申不害,原来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后来学习了黄帝、老子的著作和法家刑名学问,就来到韩国向韩昭侯游说。韩昭侯识才用才,毫不含糊,委以申不害为国相。申不害对内整顿政治,对外积极与各国交往,在韩国奉事长达15年之久,直至去世。而韩国在这段时期,就一直是国盛兵强。

申不害曾经向韩昭侯请求,能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就很不高兴。韩昭侯便对申不害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请你协助我,就是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现在我是批准你的私人请求来破坏你创立的法度呢,还是推行你制定的法度而拒绝你的私情呢?你曾经开导我,要按功劳高低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情相求,我到底听哪种意见好呢?”

申不害便很快向韩昭侯请罪,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

君君臣臣,共事为重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君君、臣臣——仅仅两个词,四个字,就对君臣关系、君臣交往,做出了既精辟又宽泛的原则界定:君要像君,臣要像臣。

用现代语言说,这就是“领导力”。

归根结底,领导力在于诠释两个角色的相互关系:领导者、追随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艺术与科学的复合体。道可道,非常道。最终还是孔子的话精辟:君要像君,臣要像臣。

任何一位领导者,都需要忠诚的支持者。但是,魏惠王没有识人的“慧眼”;而卫侯身边的大臣,既不能放手做事,也不能有一丁点儿差错,唯有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自然,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栋梁之才。

反观齐威王,他以自己君临天下的身份来坚定自己的目标而去赢得更多的支持者,并把他们视为“国家之宝”,充分肯定和欣赏他们的作为;而韩昭侯起用申不害,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自己的好恶,并征求他对原则的理解和实施的决心。显然,这两位君王与魏惠王、卫侯相比,在用人上有一个很不同的特点:他们不是把追随者仅仅看作“为自己干活的人”,而是作为“与自己共事的人”。

自然,这些追随者也没有辜负齐威王和韩昭侯。他们都以积极的心态、协作的方式,去担负起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和努力创造优异的业绩。更可贵的是,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他们上下之间也能做到理性交流,不留芥蒂。

不同的领导力,会演绎出不同的故事。管理

责任编辑:化石

猜你喜欢
魏惠王齐威王君臣
宋代君臣殿上间距考论
田忌赛马
蜗牛的故事
商鞅取信秦孝公
田婴巧荐王后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田婴巧荐王后
嗜好可以当药
一言不发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