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如何成了G2?

2009-06-04 08:13石齐平
中外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攸关预感共管

石齐平

编者按:诚如本文所言:G2的浮现与演变,其实是有其发展逻辑的。因此,作者早有预感。而我们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通过时局洞察逻辑,进而看到趋势,最终获得先人一步的“预感”并率先行动。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一句中国老话。

2009年4月初,伦敦举行G20峰会,无论是议题还是照片,中国无疑都是聚焦的中心。西方媒体干脆直言:G20的核心其实就是G2。

两年前,洞察大势

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多前(2006年11月)在《中外管理》杂志的官产学恳谈会上,我以《新世界春秋战国“平”天下》为题所作的演讲(讲稿刊于该杂志2007年第1期)。核心内容之一是谈到长久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思维,总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之间摇摆:美国情绪不好或自信不足时,就认为中国是它的威胁;心情好或自信时,中国就是它的机遇,不是摆过来就是摆过去。一直到最近,才开始了一种新思路,苗头是当时(2006年)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概念,认为中美两国应互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佐立克卸任时,原期望升任空缺的财政部长,未料布什却选中了出身华尔街时任高盛董事长的鲍尔森担任。佐立克虽未如愿,但他创立的“利益攸关者”理念却被鲍尔森借了过去,不但受到高度重视,甚至还将其设计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SED)”。当时,我即预感到一个新的国际权力格局正在浮现而出,并提出了一个比现在的“G2”还要清晰明确的概念——“共管论”。

现摘录我演讲稿中的一段话:“一次在中国,一次在美国。在美国的时候布什参加,在中国的时候中国元首参加。你知道这个设计有什么涵义吗?难道只谈经济吗?不是。全球大事都要谈嘛!全球范围内很多大事我们两个谈谈,咱俩说了算。所以让我杜撰一个词,叫‘共管论。美国对华政策经过了‘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之后,即将跨入到第三个阶段的思维了。”

如今,G2已成定局

SED在布什任内,举行了5次,坦白说,还没有明显地出现“共管”现象。而美国政权交接前后,各界对新任政府是否会延续SED,还出现了各种的臆测与判断。现在,奥巴马上台了,新任国务卿希拉里首次出访就一反传统地到了亚洲,中国自然是此行重中之重。希拉里向中国提出建议:将原本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SED)”与原由两国外长进行的“中美战略对话”合而为一,成为“中美战略及经济对话机制”,如中方接受,则由两国元首在四月初的伦敦G20峰会中做出决定共同宣布。换言之,中美两国元首的对话机制,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即将迈入到一个范围更广、层级更高(原本外长层级的战略对话,元首是不参加的),更制度化的新阶段。G20之中,隐然出现了一个属于更核心的G2,已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与事实。

G2的浮现与演变,其实是有其发展逻辑的。否则,我也不至于在两年多前即有此“预感”。首先,是中美双方有越来越多必须共同磋商、谈判、交易及合作的领域与课题:1.经济与金融领域。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储备国,全球基本失衡由此而生,能不谈吗?2.全球安全课题(朝核、伊核、反恐……);3.全球暖化(又分别是全球两大排放国)等等。当然,这些是基本面的形式与逻辑之上,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自然也是G2形式更趋明朗的触媒:中国在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力日丰;美国却在2008金融危机下受创甚重,这一长一消,就更注定了G2格局的形成。

G2运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全球新世纪初发展的走向,期待两国能不负世人所望。管理

(本文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 光

猜你喜欢
攸关预感共管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益攸关者认知调查研究
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动因与路径选择
民机利益攸关方需要的捕获与分析方法
预感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梅基学
日本否认欲与俄“共管”北方四岛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感知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