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自主性教学

2009-06-04 08:12吉海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想品德

吉海涛

摘 要 我国正处于深层次的社会变革时期,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崇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充教育、让学生走向社会,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以生为本 自主性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性课程,一方面它同其他课程一样承担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任务;另一方面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它还担负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重任。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使其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中学思想品德课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一、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行民主教学

(一)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掌握,冷落、贬低发现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就行,学生的大脑成了容器。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自主掌握了多少,更不会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态度。这种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的教学,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逝。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初三政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框时,上课之前,先布置一个讨论题:“什么是霸权主义?西方某些国家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用事实来揭穿美国的霸道嘴脸。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翻阅、摘录资料,有的上网查寻相关资料,然后汇总、归纳,为讨论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从中美撞机事件到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从美国侵略朝鲜到发动越南战争;再到废除《京都议定书》等等,充分揭露霸权主义的嘴脸。紧接着教师再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去探讨我们应怎样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种启发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以“体验”为核心,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像、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要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

思想品德课的体验,更加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更多的活动、体验、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其个体生命的价值。

(三)“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素质和自主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承担着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等素质的任务,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一生起重要作用的主观因素。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渔”,而不是那些教条式的“鱼”上,切实考虑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对能力和素质的需要。

二、用好课余时间,进行补充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思想的形成是长期的、不间断的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这个方面来看,课余时间是课堂教学最好的延伸,利用好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充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

(一)对学生个别教育

作为思想品德的主要参与者,中学政治教师要有更强的责任感,去主动扮演起“班主任助手”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思想方面有误区,容易偏激行事的学生,政治教师要秉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去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的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谈话、创设情景教育等手段,不遗余力地给予无私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可能会带来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思想转变。

(二)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应的活动,是课外群体教育一个良好的途径

通过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来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生动、活泼和学生易于把握等特点,对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大有裨益。

三、走向社会,拓展课外大课堂

思想品德课的有些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就需要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去亲身体会,这也是教改的重要要求和途径。枯燥的理论只有同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回到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以弥补,又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达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编委会.《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3] 周江川、胡治中、路文忠.《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