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涛
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石,制约着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则在人类活动中起着动力和调节的作用,它对事件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对此也深有体会:同是六年级的两个班,甲班学生聪明、大胆、反应快、能力强,但浮躁不踏实,浅尝辄止;乙班学生虽反应迟钝,但踏实、刻苦、知难而进。我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待基础较好的甲班比较放心,采用顺势诱导的方法,注重教学的难度和广度,而忽略了思想教育工作;对待基础较差的乙班注意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鼓励引导,在知识上以中等难度为主。结果在小学毕业考试中,90分以上乙班占15%,甲班占30%;70-90分乙班占70%,甲班占20%;70分以下乙班占15%,甲班竟占50%,整体看乙班却占据绝对优势。由此,我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作用。
因此,做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任务。
一、不吝啬表扬,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动机被形象地称为“心理的发动机”,是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因素。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的重要力量。做为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成就动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表扬。尤其是小学生对学习目的并不能深刻理解,而对老师的期望很感兴趣,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被老师表扬,都是他们认为的至高荣誉。
1、通过语言、情态动作等暗示,体现老师的期望。我们听到有的老师适时对后进生讲:“这么复杂的题,你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真有希望!”学生倍受鼓励,或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是同学们一阵鼓励的掌声,都让学生信心倍增,体验了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树立学习的坚定信心。
2、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是数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而如何营造浓厚的学风,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谈老师和学生的因素。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其责任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科学组织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教育教学的大目标是由每节课的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告诉学生:只要能完成每节课的小目标,就能完成最终的大目标。再加上结合生活实际学
习数学,这样,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巧用评比和奖励。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考查和评比的办法激励学生。采用考查周期长,效果保持时间短而采用评比随时随地可取,简单易行,再辅之以小奖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这临时的目标所打动,在取得小成就后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学习活动中。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的事半功倍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最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重视现代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安康市汉滨区各校已配备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资源极大丰富,课堂实录,电子幻灯片,动画、课件素材应有尽有,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教学需求。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攻克教学难点重点。比如我们在做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动画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移动重合,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充分展示过程教学的魅力。
2、设计动手操作,鼓励直接参与。数学教学,仅有老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很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如果能通过简单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效果会更好。比如一年级数学中的“10的分解的组成”,老师再怎么讲解,学生也容易混淆,如果发给学生小棒,让他们自己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3、指导学法过程,使学生易于学习。一方面我们对待不同学生,在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尽量做到“跳起来摘桃子”,对待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各有所得,在解决问题的上讲解细致,尽量展示解决原理和过程并重视和纠错个别指导;另一方面在作业设计上适中,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关爱学生,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有一定需要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老师的言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以身作则,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对学科教学的认真负责。如果老师认真备课、耐心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细心进行自习辅导,学生也会尊敬老师,热爱数学这一学科。
2、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归属感。
3、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四、树立榜样,磨炼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往往在对待学习中困难易受环境和课业负担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意志力薄弱和兴趣转移,难以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志向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树立榜样是一个捷径。美国曾盛传一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故事,至今人们仍怀念那位不畏重重险阻努力达到目标的勇敢者。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方面我们要帮助他解决困难,另一方面我们要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榜样来熏陶、影响他,从而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非智力因素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合理地运用非智力因素,才会对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过分依赖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过分地依赖非智力因素,也是无米之炊。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调动各方面因素,才能科学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