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努尔·阿不都热合曼
【摘要】 以美国为首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席卷全球,严重地打击了世界经济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全世界都要建立信心,来抵御这次金融危机,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地平稳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市场 经济影响 措施 探讨
一、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美国本土及外界对这次金融危机是各有说法,有的人认为其根源是监管不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也有些人认为是美国国家居民过度消费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有些人认为是由于过去长期低利率的问题导致了社会最终爆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本文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的根源是由于价格泡沫所引起的,而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目前美国政府给外界的观点是由于房地产金融衍生品泛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其实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误导,试图在广大民众或投资者中以一个抽象的概念将实质问题转移。
从专业角度讲,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是对冲风险。次贷,包括美国房地产中的各种类贷款,事实上不是在对冲风险,而是在制造一个新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起到对冲作用。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上是混淆概念,而紧跟的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泡沫过度膨胀,就导致了最终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些都跟衍生品没有太大关系。
近年来,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而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会跟着变化。如利率既可以与汇率挂钩,也可以跟其他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会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这一信用衍生品,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会成为天文数字,从而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即巨大的赢利和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也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救金融危机,其中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而成立各类基金的主要目的是让市场稳定。整体上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使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二、美国经济危机的现状
美国经济步入萧瑟之季,裁员之风亦越刮越烈。美国拉登伯格萨满公司的分析师鲍弗称,美国银行完成对金融巨头美林公司收购交易后,美林就可能会有逾万员工下岗失业。同日,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全国城市银行也宣布将裁减14%的现有员工,约4000人面临下岗。据统计,自2008年6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全球金融界裁员总人数已超过13万。
显而易见,损失已经产生,保尔森提交国会的法案是解决谁来承担多少损失的方案。金融界不断呼吁、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如果不行动损失会更大”等等,其目的是要求美国政府代表全体纳税人来承担金融界造成的损失。国会议员的反对派票则是常识性反应,即纳税人当然会损失,但金融界为什么不能自己内部解决呢?
哈佛知名破产法教授Elizabeth Warren给出了更加清晰的质疑。她认为金融危机不仅是因为金融市场环境的一时恶化,而是肇始于政府疏于管制房屋贷款市场,金融业毫无节制地贪婪利用了该市场基本规则的缺位推出高风险次贷产品,并将风险转嫁给普通人。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现在纳税人出7000亿美元帮金融机构渡过危机来解决问题就是杯水车薪,因为从次贷开始暴露的劣质金融资产可能多达数万亿美元。现在把有限的资源拿来给几家金融机构,只会浪费了本可以投入解决实质问题的有限资源。
可以让外汇储备投向中国。鉴于美国债券的流动性已经大幅降低,因此,现在用外汇储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将是最差的选择,应去买回中国企业、银行在境外发行的、以美元或港元计价的资产。这些资产大都已经被恐慌的市场严重错杀,而此时中国政府出面回购这些公司的股份,一是风险较少而未来收益可观,二是鼓励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的信心,三是提高中国资本的国际地位,四是为中国企业境外收购资产创造有利条件。
流动性问题。如今国际上没有流动性非常好的资产。既然流动性都不好,那不如买自己的资产,原因一是可控性强;二是国内对其流动性的变通回旋余地大,这些优质的资产未来无疑是融通现金的优质抵押物;三是相对于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1000—2000亿元资产流动性稍差不是大问题。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在我国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外贸出口和金融领域。换个角度看,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都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只有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刚性的内需支持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而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的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力支持的经济政策方向。对于农业甚至与农业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重点;下一步我国在科学、技术行业也会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四、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1、要密切关注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保持了较快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83亿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达到744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流动性的减少,估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一些影响。
2、需要关注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也相当高,2007年已经达到37.5%。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
3、需要关注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
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之上的,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有抵御这一影响的基础和空间。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有国内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丰富、充裕。三是我国内需潜力较大,扩大内需的空间较为广阔。四是我国出口结构仍有拓展的余地,广交会就显示出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对非洲有较大的潜力,资源型国家经济增长仍在加快。五是我国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因此,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还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在政策上要采取积极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五、我国今后应对的措施
随着金融危机地不断加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后,中央和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如在税收政策方面,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2008年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2008年10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财政投资最好通过社保基金完成。就目前经济形势而言,通过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势在必行的。最好的财政投资项目通过社保基金完成,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直接投资。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体现出了中国政府是人民政府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赢得人民的拥护,巩固党的威信。二是把最好的项目交给社保基金完成,是向全国人民输送利益,避免利益集团的争夺。三是大量资金进入社保账户,可以大幅减低国民后顾之忧,有效强化其消费意愿和风险偏好。四是可以使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法人主体,减少投资成本,增强投资效率。五是实现了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目的。
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刺激经济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我国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民生短板、文化教育短板等举措,都是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转型的。
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期待她为由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肇始的这场金融风暴承担过多的责任,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眼、着力搞好国内经济,确保中国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武少俊: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 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J].金融研究,2003(5).
[2] 中国经济报[N].2008-11-03.
[3] 徐滇庆、于宗先: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J].金融信息参考,1998(9).
(责任编辑: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