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琳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处在程式化、模式化教学的单一空间里,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对知识的静态传授上,学生没有对文本的直接接触、观照、感受和解读,谈不上自主性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打破语文教学的单一空间,运用多维教学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能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能力的组合。既然智能是多元化的,则教师就应运用多维教学法,努力发现学生智能上的差异,根据学生在不同智能上的特长,因材施教,设计出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模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果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语文能力是一种蕴含多种因素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提供语文信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为每名学生提供成功学习的多种选择,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参与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及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实施多维教学方法呢?
一、创建协作的人际环境,借助交往运用语言
人际关系智能就是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语文教学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任务。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打破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老师走下讲台,开辟一个“生存空间”,让学生亲身去接触、感受文本知识。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协助学生分工、合作、讨论问题,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了解如何遵守约定,促进发表见解、提出疑问等谈话能力的发展,同时教育学生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不同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每个学期选定几篇课文,按难易程度分别布置给几组学生,让他们承担讲课任务,老师将有关资料在一个月前提供给他们,他们也可以自己找资料,用什么,讲什么,怎么讲由他们自己决定,教师完全放手,以求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学生们通过精心准备,认真整理,一个月后登上讲台,将成果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学生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样式,异彩纷呈,听课的学生都会感到很新奇,愿意听,愿意评,尤其愿意挑不当的地方。这样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讲课的学生直接接触、感受、解读文本,提高了分析、判断、筛选信息、组织材料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让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换位,让学生走入文本,走入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空间。换位法让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人生,提高了认知能力,也使自主性学习得到充分体现。
二、营造音乐氛围,借助音乐品味语言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音乐的天赋,音乐可以成为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处处存在着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多种智能、培养学生直觉学习的情景。由于音乐与情感体验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健康的音乐可以营造出一个有益于学习的正面情绪氛围,在理解文章主题时,音乐可为学生营造一个易于理解和接纳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专注于课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与课文所表现的情感相一致的音乐提供给学生,并依据课堂教学环节的要求合理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理解课文主题的音乐,在音乐中融入课文的朗读,引导他们去感受,使学生在不同情感色彩音乐的烘托下集中注意力,充满兴趣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初步感知课文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文章大意。
三、构建视觉空间,借助视觉发展语言
视觉空间智能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让其了解实际生活与自己的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可能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不同需要以及学生的水平,给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像等观察材料,还可以将书面的文字制作成可视性较强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视、听、触、嗅、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能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情感体验,最终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善于抓住时机,借助点拨升华语言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堂升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过程中,还要善于适时抓住“愤”“悱”之时,加以巧妙点拨,升华语言的意蕴,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常见的点拨有以下几种情形:
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情境性点拨。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所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解决问题。
递进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根究源。这就像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发明青霉素那样,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语文课上的连续提问便是递进式点拨的表现之一。例如,指导学生阅读《谈骨气》一文,我们可以这样提问:(1)什么叫骨气?怎样才算有“骨气”?(2)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用了哪些事实来证明?这些事实的共同点在哪里?(3)在今天,怎样才算有骨气?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这一系列问题,前面的是后面的前提,后面的是前面的继续,形成了一个问题链,层层发问,步步逼进。它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这种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实现思维的“迁移”。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即是这种“迁移”的体现。
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只有组织学生朗读,并从中一次一次地点拨,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理解力的提高也就标志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上述一些触发学生思维的多维教学方法,尽管还不很全面,不很深入,但在引导学生进入美感境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等方面还是十分有效的。
和谐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运用多维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于琳 山东潍坊广文中学2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