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旭敏
自1999年起,话题作文成为了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它只规定作文的范围,不规定作文的文体,且题目可以自拟,给学生留下了较之从前更为自由开阔的空间。
这种倾向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的相关内容,甚至已经有力地影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一一不仅初三的学生要写话题作文,初一、初二的学生也要写,在中学的作文讲台上刮起了一股“话题作文”之风。笔者最近在新疆喀什地区调研了解到,话题作文已成为该地区初中各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
但这种训练目前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话题”良莠不齐。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股都不是教师自己出的,而是教师从各种试卷或教辅资料上找来的,因而必定无法与实际的教学生活相契合,结果是或太难或过于简单,根本不可能达到作文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
笔者在喀什地区一所学校的初二月考试卷中看到这样一道作文题:
作文要求: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善世而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什么联想和思索呢?请你以“泥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上”“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⑤600字左右。
笔者在仔细查看了所有的试卷后发现,学生的“失语”现象很普遍,作文基本上是“凑合”着完成的一一从题目中抄一点,从记忆中找一点,拼凑成一篇文章。笔者从随后的问卷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学生最不喜欢的作文是以“泥土”为话题的作文,理由有以下几点:“不知道该怎样写,找不到中心”,“不擅长写话题作文,没有经验”,“没有材料可写”,“太深奥了”,“看不懂”。的确,如果不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体验,让一个十四、十五岁的孩子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题目,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是很难的。
话题作文的本意是改变高考作文中因文体或题目规定过死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现状,让学生尽可能地改变思维定式,拓宽其思维空间。话题作文作为高考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然而,是否因为要适应高考,我们的学生就必须从初一开始就要写话题作文?换一个角度讲,高考是针对马上要进入大学的高三毕业生的,他们已经经过了12年的学习和积累,思维和语言能力都已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话题作文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从喀什地区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话题作文对他们而言并不合适,过于深奥的写作训练可能导致他们对于作文的更深的疏离感。
初中学生是否该写话题作文,或者说写什么样的话题作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笔者认为题目应尽量具体,题目过大或过于抽象,反而使学生找不到切入点。另外,由于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感受不一样,切入点也不一样,因而没有必要要求所有学生都有较为深刻的感悟,像前面提到的以“泥土”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没有多少感悟,就没有必要去写。对于初中作文教学,可以从胡适先生对作文的见解中找到一些依据:“若是出题目做的文章,应注意几点:(一)最好是令学生出题目;(二)千万不可出空泛或抽象的题目;(三)题目的要件是:第一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第二要能引学生去搜集资料,笫三要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学识。”作文题目的确立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学识与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林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