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单一,素材撞车,思维狭隘,语言贫乏,这是高考评卷老师的共同感觉;摇头苦笑,蹙眉无语,唏嘘感叹,面面相觑,这是评卷场内的共同表情;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重技轻道,素养缺失,这是评卷场外的共同话题;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文”相似,这是评卷归来的共同感受……
评卷尚未结束,抨击新“八股文”,批判应试教育的文章便铺天盖地,紧接着,高考作文路在何方的探讨如火如荼;紧接着,又一轮五花八门的作文宝典,技法指南纷至沓来;紧接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八股作文又开始批量生产……
这一循环怪圈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千人一面的套版作文为什么人人皆欲诛之而后快却又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呢?如何在短期内彻底走出这一循环怪圈,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就成了包括笔者在内的高三教师不得不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审美趋向应多元化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堆砌词藻,追求华丽的倾向。高考作文是考生全面素质的展现,不但有表达素质,还有思想素质、思维素质、情感素质等等。不少师生在分数利益的驱动下,不是沉下心来苦练“内功”, 而是为了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背诵或模仿一些华美的文段,考试的时候拼凑成文。全国各地华美飘逸的“满分作文”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请看一作文的首尾片段:
心弦上的焰火广东一考生
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灭的纪念。
……
没有铺满玫瑰花的红地毯,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却用清纯的心灵去装载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纪念他们,让他们永远似火凤凰一般不断涅槃重生,如荆棘鸟般在刺破心脏时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点亮我的生命,化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候……
这是一篇披着华丽外衣的“假大空”作文。一评、二评均为一类卷高分,复查阶段,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作文题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火眼金睛”,果断地将其打回原形。此文初读似乎“文采飞扬”,文化积淀“深厚”,细品生搬硬套,堆砌词藻,无病呻吟。“心弦上的焰火”到底为何物,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所以想以华丽的外表来掩盖其内容的空洞、思想的苍白的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事实上,广东的满分作文鲜有靠华美的外包装脱颖而出的,这种严谨的评判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溯本归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此文在评分时先“上”后“下”的戏剧性变化,折射出我们一部分教师审美取向单一,重华丽、轻质朴的投机心理。笔者这里所说的“华丽”是指一种华而不实的不良文风,并非“华丽”的美学风格。当然,如果考生能恰当的使用成语和典雅的词语,巧妙引用诗词文赋,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不断变换句式,正是语文素养高的体现。假如考生没有最基本的遣词造句能力,病句连篇,前言不搭后语,那不叫“质朴”,而叫“寒碜”。文章只要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实感,淡妆浓抹总相宜,广大师生审美取向必须多元化。
二、百花齐放春满园:作文文体不拘一格
广东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在作文总结与分析中说:据抽样统计,考生选择写作议论文的占91.8%。90%的考生分数集中在二等和三等之间,尤其是38-47分之间,区分度情况不太理想。单一的文体,抗震的素材,相同的模式,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这也是考场作文难以突围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师生采用“议论文策略”,无非是认为议论文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容易“入套”,便于大面积“丰收”,而记叙文则不容易“出彩”。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使高考作文的同质化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新课标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议论文“一枝独秀”的现状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这种局面如不改变,碰上2007年重庆作文“酸甜苦辣话高考”,考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而2008年的江西卷则要求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
所以,在备考期间,考生要全面训练各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尽展才情,小说、杂文、书信、戏剧等各领风骚,一花独放不是春,作文的百花园理应姹紫嫣红。在全面备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通过文体的差异与其他考生的作文拉开距离,使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成为可能。
三、文章合为时而著:关注生活,厚积薄发
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目前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黑龙江省的一位高考阅卷老师这样调侃道:“一言以蔽之,现在的学生作文最愿意采用“散文+议论”式的模式。开始先用排比句,比喻、设问、拟人,排山倒海,虚虚实实,华丽浮夸,先把阅卷老师弄晕。然后,抓来屈原、东坡、李白、陶渊明助阵;拈来杜甫、陆游、岳飞、辛弃疾扛营;拽上李清照,扯上王昭君,拉上老鲁迅;加点唐诗宋词红楼梦当味精,放点名人轶事、野史杂闻当姜葱……”这种积重难返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令人哑然失笑之余又痛心不已。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共同特点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体察人生。2008年上海卷唯一的高考满分作文,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独特视角,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考生取胜的法宝就是关注社会民生的高度责任感。
所以,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现代中学生理应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那种用独家素材避免“撞车”诸如用邓肯替换居里夫人之类的备考方法是跟不上高考命题新形势的,复印足量的时文选萃,要求学生背诵,也只能是扬汤止沸。绝不能因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就放松对考生切实有效的指导。可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书写生活的感悟记下读书心得。或者开设作文素材课,指导学生读历史,读经典;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体验,畅谈人生感悟;引导学生关注时势热点,评论国家大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何愁作文的“方舟”不能扬帆远航?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提升思维品质,强化思辨训练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打体裁,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考作文不能胜出的重要原因在于辩证思维能力差。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加强辩证思维训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突破思维定势,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思考问题。
训练方法应灵活高效,可利用晚读观看辩论赛视频直观感受,然后组织辩论赛实践演练。或者作文课上,老师出示有丰富意蕴的自然现象、人物事件、社会热点,比如以“我看‘范跑跑”为题引导学生分析评述。选择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如“拥抱对手”等,强化训练。所谓“思路开阔”“思如泉涌”就是思维能力在写作中的具体表现。
(王广生广东开平市开侨中学52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