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感于几年来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体验和见闻,笔者选择了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语文教学的问题之所以能长时间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语文对于个人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二是当下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差强人意之处。语文的重要性众人皆知,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笔者将分析当下语文教学的困境,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当下语文教学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语文教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原因,当下的语文教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语文教学效率低下
经过12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如识字写字方面认识3500个,3000个会写,会写规范的行楷字;阅读上要求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和阅读方式,涉及的文体也比较全面,还包括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写作上能表达真情实感,具备独立写作的能力,注重写作过程的训练,达到每学年14次练笔,其他练笔1万字;口语交际上能根据对象和场合进行文明得体的交流。[1]可实际情况如何呢?学生的汉字写得潦草更谈不上体会书法的美;阅读基本限于课本,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无话可说,且空洞无物,被学生视为大敌;口语交际上不能很好的与人交流,经常发生交往困惑甚至是交往障碍。
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比例显示,语文课程占课时总量的20%——22%,是所有课程中比例最大的课程。[2]我们九年一贯地设置了语文课程,结果学生的语文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说明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率太低下了。
(二)语文教学应试倾向严重
受功利思想的驱使,语文这门侧重积累与感悟的学科也被当作标准化考试训练的主战场。师生一起搞题海战术,把语文也当作数理化一样的科目进行理性的分析、训练,追求高度一致的标准化答案。甚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了很多的答题模式:如归纳课文中心时,机械地总结为本文通过什么事件的记述,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或揭露了什么现实。语文被如此操作,显然索然无味。另外,现在的语文考试效度有待考查。一则报道显示,著名作家王蒙做他上小学的小孙女的语文试卷居然不及格,这样的语文考试,它的信度、效度在哪里?王蒙写文章批判到,现在的语文考试考一些难繁偏旧的怪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不知其立意何在。目前的情况是,命题者拼命难倒学生,师生则绞尽脑汁揣摩命题意图,这与语文学习的本意已经相去甚远。所以,大部分师生只把语文当作考试的一个科目,丝毫没有认识到语文之于学生的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这种应试倾向的语文学习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习课;在没有语文考试的压力下(如升入大学后),许多同学放弃了语文学习。这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另外,现在的评价机制基本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作为语文学科更多的要考查学生日常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增长,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意态度的转变,这些在一张试卷中是很难体现出来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的虚设更加剧了师生的应试化倾向。
(三)师资水平普遍不高
各中小学数理化方向的优秀教师很多,但优秀的语文老师却极其匮乏。这是因为语文老师的成长过程会比其他科艰辛很多,出成绩也慢。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能力要求太高了:不仅要熟悉汉语、文学、历史、美学,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还要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这对一般的人来说太难了。现在的状况是语文老师学历够了,但学识不够,这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受当今功利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语文老师的职业理想不坚定,工作时心猿意马。首先,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少慢差费,语文教师会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劳动,但这种增加的劳动却很少被肯定。其次,外语、数理化专业,学生和家长比较重视,相应学科的老师挣“外快”的机会较多,而语文教师则是被冷落被遗忘的角落。最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容易出成绩,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出效果,因而语文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
这种种原因导致许多语文教师不能淡泊名利,钻研业务,因而现今的语文师资总体水平不高。
(四)社会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目前,汉语的被冷落与外语(英语)的强势,造成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语言是根植于一个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以其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独特的特点,昭示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子”。然而,当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之时,当汉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国外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汉语学习之际,国人对外语(英语)的崇拜似乎到了狂热的程度,许多家庭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汉语目前在我国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国人的悲哀,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的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为什么教学时间不够呢?是外语(英语)挤占了本该属于语文学科的时间。不管城市学校或农村学校,不管有没有条件,小学一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学校一律开设外语。
21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语(英语)学习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冷落汉语、弱化汉语,不意味着儿童学习语文能够做到无师自通,语文学科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形成重视语文学习的氛围。[3]
二、当下语文教学的出路
要走出困境,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发挥合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提高语文师资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而应从教师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1.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职后培训紧密结合
职前培养体现在对中文师范生的培养上,要切实抓好质量关,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养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在入职指导上,各学校应加大力度:首先,要把好入职关,不能凡是中文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当语文老师,必须能力素质适合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才可以录用。其次,新教师上岗后,应采用传、帮、带的方式,使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职后培训也应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形成一种常规制度。这就要求各地的教育部门要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允许教师进修学习,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上述措施会使语文师资力量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局面,这将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改变语文教学研究“学”“术”分离的现状
语文教学研究一直以来都存在学、术分离的局面。即高师院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人员偏重理论研究,偏于理想主义;各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则重实践研究,功利主义色彩较强。因而造成两层皮现象,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这就要求各地的教研员和高等院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能够主动服务,切实指导,真正深入基础教育。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师可以接受的形式传授给他们,为提高师资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3.期望社会对语文认识的理性回归,提高语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一个理性社会的教育不应被动适应社会的现状,而应有自己的理想诉求。我们的社会应该理性地看待语文与其他实用学科的关系、语文与外语的关系。只有全社会理顺这种畸形的关系,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语文,才能提高语文的地位,使语文教师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只有如此,语文教师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突破功利的藩篱,从而使语文教学以非功利的追求达到功利的目的,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改变语文评价机制
首先,要让国人认识到,汉语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根,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是五千年文化血脉的延续,不能让汉语在我们的本土遭到拒绝。
其次,我们的社会和学校,要给儿童多留一点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情地去感受、去学好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汉语;我们还要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加深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并在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和待人接物中自然地加以运用。
再次,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国人对汉语冷淡的局面,必须改革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涉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要从源头开始,真正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同时降低外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对汉语的重视度。
总之,语文教学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有信心和勇气正视语文教学的困境,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探索其出路。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罗岩,陈紫天,林冬梅.教育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张征 锦州 渤海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