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为线 以“理”贯之

2009-06-02 09:23林丽桃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沁园春人教版意象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编写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系列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在这些教科书中贯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了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编排特点及单元地位——贯彻理念

新课标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人教版的教材编写就是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并根据主编袁行霈提出的“守正出新”的原则,编写了一套富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教材体系。

在高中必修课程中有五个模块,第一册是五个模块中的第一个模块,这个模块有个突出的特点:它是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具有过渡的性质。特别是第一单元显得尤其重要。第一单元的接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后期接受,因为学生前期学习的情绪会泛化到后期学习之中。

初中生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共同作用的,到了高中阶段后以抽象思维为主。从情感上来说,高中阶段是情感最为丰富的时候。因而,从体裁上选择,人教版保留了以往教材中的诗歌体裁,既重视情感的熏陶,也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单元提示中,编者也提到了:“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1]这句话,也体现出编者编排的思想。

在第一单元中,有单元提示、选文、练习系统几个板块。前一版的教材中多了“综合性学习”。另外,现行人教版的选文也少于前一版的教材,并且这些选文都是编者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学科特点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终极目标。有的保留了前一版中的文章,有的是新增的文章。在同一单元中,还分精读和略读的文章。前一版中关于毛泽东的诗歌都是精读的,现在变成略读。在本单元中精读的有三篇诗歌,略读的有《沁园春·长沙》和《中外短诗五首》。在选文的选择中,编者注重经典文章,包容了新诗知识的获得,鉴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形成。在选文编排以及练习设计上,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取。在三个维度的综合上得到了完满的体现。这也是现行教材“出新”的地方。

二、选文特点——渗透情感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九首诗歌,九首诗歌都饱含着诗人浓烈的情感。《沁园春·长沙》写革命豪情,《再别康桥》写了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写赤子之情,《错误》写思妇的闺怨情绪……这几首诗歌都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情感上也容易达成共鸣。在新课标的教科书编写建议第五条中指出:“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与前一版的教材相比,本单元更加注重时代性和典范性,文章数量相对少,编排上更加合理。比如前一版教材中毛泽东诗词二首,而在新版中,把第二首《采桑子·重阳》放在课后,让学生自读比较。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

曾有人指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的深度与难度方面还是需要再考虑到。”[2]他的依据是人教版的选文与其他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文有雷同地方。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语文版的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出现,《再别康桥》在语文版的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出现等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有可能读懂这两首诗歌的字面意思,但对其深入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并不是人教版的选文难度太低,而是语文版高估了初中生的能力,或有意拔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人教版在高中阶段入选这两首诗歌,能够充分让学生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并掌握诗歌的意象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接受的特点。

诗歌是特殊的抒情文体,情感渗透于意象之中,因此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是融合的关系,一定的意象总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在一起的。但现代诗又不同于古典诗歌,其意象没有古典诗歌那样的明晰,会更加朦胧一些。意象与情感的联系上有所拓展,更加广泛。诗歌总是凝结着情感与意象的,因而,学生在解析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应该从情感与意象着手。虽然,在意象的把握上是有点难度,但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懂得“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这种乐趣的获得首先也是基于学生与诗歌情感的共鸣的基础上。

因此说,选文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突显了自己的特色:以“情”为线。

三、作业系统——“情”“意”双培

本单元的第三个板块是作业系统——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的练习各4道题,略读课文《沁园春·长沙》是3道题,略读课文《中外短诗五首》是2道题,其中最后一道题的题型和内容设计是开放的。本单元的作业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并且弱化传统教材所强调的分析,启发学生去体会、感受和领悟诗歌情感,领会意象,在身临其境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并且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

1.注重诵读,体会情感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歌适合学生诵读,并从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也在诵读中与作者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净化、升华。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本单元侧重于诵读体会。

《沁园春·长沙》第一题要求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并把握情感和节奏;《诗两首》第一题要求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性;《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题也要求朗读;《中外短诗五首》第一题要求反复诵读,品味这五首诗。

从练习的设计上可以看出,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

2.分析体验,感知意象

在作业练习系统中突出对意象的感知,从而更加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沁园春·长沙》第二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描述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诗两首》第三题:《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四题: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中外诗五首》第一题第3小题:《错误》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情境?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注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

3.开放练习,突出自主

本单元中四篇文章,基本上在每一篇的最后一题都是开放性练习,主要在学生理解诗人情感,体验诗歌意象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沁园春·长沙》要同学们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诗两首》突出了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阅读古诗词,体会“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大堰河——我的保姆》突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最后一课依然突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选择五首诗歌中的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本单元练习设计讲求对“情感”与“意象”的体悟,讲求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相结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总之,本单元的编写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并且以“情”为线选编文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特点,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释:

[1]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2]王俊娜.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与建议——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为例[J].现代语文,2006,(3):3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林丽桃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350001)

猜你喜欢
沁园春人教版意象
沁园春·赞中原
沁园春 ·春朝送暖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