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策略谈

2009-06-02 09:23邵长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笔者文章作文

作文的重要性及其教学的无序性使得作文教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块软肋。为此,笔者一直在寻找作文教学的良方。虽没有什么建树,但也有些许感悟。不揣浅陋总结如下,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作文教学之路。

一、广纳深挖,积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错,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材料问题,即“写作之源”的问题。那源头活水从哪儿来?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首先要向生活讨要写作素材。从七年级开学第一天起,笔者就要求学生写日记。用心观察大自然与身边的人和事,并把它们记在日记里,作为作文的原始素材。三年来每位同学都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本。每当碰到要求写人、叙事或写景物的作文,他们就会从日记本中找到所需的素材,再也不用搜肠刮肚胡编乱造了。这样省时又省力,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成为易于打动读者的成功之作。观察日记主要进行生活实录,笔者觉得这些还不够。生活中的灵感及对生活的感悟都需及时记录下来,它们往往比生活本身更有价值,不仅可用作作文材料,更能锻炼学生的思想,这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笔者还要求学生写生活随笔。

从学生的平时习作中,笔者发现不少作文内容陈旧,选材的范围窄小,缺乏时代气息,缺乏深度。如果想靠参观、游历等实践来改变现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来说是不现实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只能从自身条件出发找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样看来向书籍报刊索取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笔者呼吁学生把自己的读物都捐出来,建成流动灵活的班级图书馆,使同学们尽可能地多阅读、多吸收,同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原材料行,写阅读感悟也可)。其次,笔者鼓励大家借助电视、报刊等途径收集新闻素材,相互交流所得,建立起最新材料宝库。即便如此,我们农村的学生积累素材的渠道仍然不够。研究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及其作文为笔者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不少思路。如笔者发现学生的优秀作文往往与其思想的成熟和深刻以及情感的丰富和真实密切相关。这样就已有的素材深入进行锤炼,自然成为笔者作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胸中有丘壑”,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因之才创造了一个个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我们的“丘壑”就是生活,就是思想,就是情感。内容的丰富生动,得益于对生活、社会的关心热爱;思想认识的深刻成就于对大千世界的感受领悟。总之我们尽可能地从广度、深度上积累写作素材。生活面拓开了,见识广了,作文内容自然就丰富了;思想理顺了,提高了,作文内容也深刻了;再激发情感,让充沛的情感活跃于字里行间,何愁作文没话说。

二、研究理论,求高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心理生活是表达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命题,首先得考虑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愿意下笔。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和思想倾向。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套话,是由教师的不良指导和违反上述作文命题的心理学原则所造成的。前面材料的积累过程也为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和进行作文命题及指导做了充分的准备。据此,在作文教学上笔者首先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实际心理水平出发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

其次,按照心理反映的客观过程指导作文。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这个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这样,有人把构思、写文章的过程简单地表达为这样一个公式:客观现实——心理——语言文字。即先得有客观存在的“物”或“境”,人的心理才有所反映,才能成“意”( 就是内部言语),再通过思维的整理加工,把所反映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意能遣词”“辞不能成意”,可算是经验之谈。为此,我们运用“课内素描” “场面再现”“真实回顾”等方法为学生创造进行心理体验的情境,从实际出发,再现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学生兴趣盎然,既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取得了练习的实效。

当然,还要重视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这说法对于作文教学尤其恰切。作文是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思维训练在作文训练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说,作文训练的每一步骤都同思维密切相关,无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还是选择表达方式、运用语言,没有哪一种训练能离开思维训练。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过程。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尤为关键。据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曲线,几乎是并行一致的。而少年儿童的思维最活跃,多进行想象作文等自由作文更适宜于发展他们的思维,更能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写作的效率。

三、具体写作,有讲究

作文的“物”或“境”有了,“意”也形成了,最后需要具体的表达功夫了,即要培养学生具体的写作能力。

意思的传达是我们具体写作训练的第一环节。最初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多读、多说培养语感,使语言表达能够文通字顺,这是最基本的。接着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训练。古往今来有很多锤炼文字的佳话,正所谓“妙笔生花”,据此笔者先让学生认识到锤炼文字的重要性,然后再利用病例修改练习、作文相互评说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简明精炼的必要性,自觉注意语言的锤炼,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具备了传达意思的能力之后,还需考虑如何传达得恰切。这时把握文章的结构很重要。人们习惯上一般认为好文章结构上有以下特点:“凤头”“猪肚”“豹尾”,笔者觉得此评价有理。很多学生写作文开头喜欢绕圈子或者程式化,给人的感觉是思维僵化,文章毫无生气。针对此,笔者主张学生在文章开头时一定要开得美,引人入胜,尽可能开门见山,或以故事见闻、或以材料现象直接入题。这样,打开文章一股清风扑面而来,眼前尽现青山绿水,如此美景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文章的力度往往通过结尾来体现。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却常常是草草收尾,似乎是为了结束而结尾。为此我们师生一起共同探讨了许多有特色的文章结尾,它们或精警,或余味无穷,或发人深省……拿来借鉴为我所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章的内容实实在在的“猪肚”。一篇文章无论是写实还是写虚、写人还是写景,都应当内容充实,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做到这一点积累素材很重要,对素材的运用更重要。这是写作技巧、写作能力的最充分的体现,这是我们训练的重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文章与此同理,笔者主张学生多进行练笔:有题目的、无题目的;有限制的、无限制的;同题材的、同结构的;……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写作基本功扎实了,就可以摸索捷径了。一般的文章类型往往都遵循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据此尽快掌握写法。另外在“新”上下功夫。醒目的标题、新颖的立意、严谨的结构等等,尤其是结构形式。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材料再好也需精心组织。话题作文的出现,意味着对作文的写作限制越来越少,求新求异求深求趣是新时代写作的方向,更是展现写作者思想、才能的途径。五花八门的结构样式实在是一块供开垦的沃土。精巧的板块结构,叙写既简明又清楚;写实的日记体,经历过程历历在目;抒情的书信体,袒露胸襟吐露心声;戏味十足的剧本,情节集中形象鲜明;……全新的形式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纵观近年来成功之作大多从内容到形式深刻新颖。

“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最后,巧用学生自己的作文资源,在病文修改中发现、解决问题,在优秀鉴赏中找规律、窍门,在反复写、改的实践中练就坚实的作文能力。

总之,看生活,品生活,身临其境于大千世界索激情;读好书,多读书,厚积薄发向浩瀚书海要文思;多研究,勤思考,感悟总结找规律策略要效率;练能力,训技巧,熟能生巧于朴拙之处出妙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蔡明.蔡明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邵长兰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241000;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233442)

猜你喜欢
笔者文章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