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立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写出来,如果没有读者参与,亦即没有读者的解读、欣赏、再创造,作品就是一种死的存在。但是纵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一个,就是教师,这就是“读者缺失”。一位教师的评判决定着学生作文的优劣,这显然是不够客观准确的,这种评判方式难免会带来种种弊端。初高中的语文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断层对作文教学的不利影响,纷纷出谋划策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在中职的语文写作课堂上,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与普通初高中不同,中职学校要求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更注重应用文写作教学。例如:公文、求职信、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合同等文书。这些为生活服务的文书,更需要将其放在相应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教学写作,才能凸显其社会实用功能。长期“读者缺失”而引发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弊端之一:教师批改工作量大,难以兼顾到所有的学生。简单的终结式评价使学生失去互动提高的机会。
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学生写作为主,一般每节课都有不同形式的练习。应用文的格式化特点突出,教师批改的重点往往落在遣词造句方面,这样的精批细改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中职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班级人数多,教师批改工作量比较大,很难对每一篇学生习作进行充分的阅读,然后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只打上分数,或写上一个干巴巴的“阅”字。即使是有评语,也只能是寥寥数语,无法对作文做比较精细的批改。大部分学生看看分数了事,即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极少主动找老师交流。
教师的角色往往是指导者,而不是一般读者,教师给出的评判意见是终结型的,而不是互动交流型的。作者本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反应来修正、调整自己的写作,但读者的缺失使学生失去了这个机会,写作练习一般就在教师定性化的评价后终止了。
弊端之二:“读者缺失”使学生陷入写作的盲区,缺乏方向感。
“写作应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是夏丏尊先生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个重要思想。应用文有特定的写作对象和明确的行文目的,这是其最基本的一大特点。例如:上行文的主送对象是上级领导机关,行文用语应客气委婉,以体现对上级的尊重。切忌以命令、告诫语气行文,不能使用“望速批准”“希尽快批复”等结束语。平行文的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必须配合的义务,因此行文用语一定要谦和平等。如果用语不当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得罪对方,事情反而不好办了。这就是为不同的读者所预设的写作效果。如果作者写作时心里为读者着想,就自然会注意到不同文体、对象的不同需求,这对写好文章有很大的帮助。能写出与读者的“期待视界”相一致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在初中阶段,学生长期接受记叙文、议论文等几大文体的写作训练,已经形成了固化的写作思维定势。而应用文写作在文体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几大文体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少读者意识,心里没有读者,那么一定会导致写作目的不明确,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定位不清,难于完成从普通文体到应用文体的转型。于是我们很容易看到抒情散文式的表彰通报或是连地点时间都没有的会议通知等蹩脚的习作。
弊端之三:忽视了应用文的社会功能与实用价值。
应用文是机关、单位、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各项工作、办理日常事务的文体。它的实用性十分突出,各级领导机关可以通过制发文件来部署工作;同级的单位可以通过函件来沟通情况、商洽工作、处理问题;经过当事人双方共同签订的协议书、合同等能起到凭证的作用等。可以说应用文就是为了社会生活服务的。由于长期缺乏读者,缺乏正常的写作环境,长期面对一个教师终结式的评价,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写应用文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甚至为了拿个学分,而不是为了满足生活社交的需要。忽视了应用文最终的社会实用价值,学生写作如同演员在没有观众的剧场里演出,缺乏创作的内驱力。写作在学生的心目中就等同于单调乏味的语言训练,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我们常说学生对应用文没兴趣,写起来也不伦不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与长期缺少读者,学生的“读者意识”淡薄有关呢?应用文教学中如何填补“读者缺失”这个断层,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善做读者,培养读者意识
要写好作文,离不开阅读。读别人的习作就是一次很好的读者体验,也是培养读者意识的必需。因为小到遣词造句的失当,大至构思立意的不足,往往与缺乏读者意识,不了解读者需要有关。应用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报纸、公告栏等地方就是我们做读者的最好地方,哪怕每天我们在学校的公告栏前驻足几分钟就可以有不少收获。每个学期笔者都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应用文例文,在课前抽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上讲台来评析这篇文章,对于能积极查找文章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多采用师生集体批改作文的方式讲评习作
作文互改法是扩大读者群体和增加交流沟通机会的好方法之一。笔者这里谈到的师生集体批改作文的方法有所不同。一是重视了教师的参与指导,二是注重教师和学生讨论修改工作的同步进行,而不是学生先改老师后评。
应用文写作从格式到语言都有严谨的要求,基于中职学生作文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实际情况考虑,用学生互改法效果不佳。操作起来会增加课堂的管理难度,并因为缺乏明确的指导而事倍功半。师生集体批改法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比较短小的写作训练,安排学生到黑板上完成,教师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批改,有争议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比如在完成民航总局2007年发布的《关于限制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的公告》的相关练习时,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条“有婴儿随行的旅客携带的液态乳制品……”其中“随行”一词的选用让学生们大费脑筋,之前他们使用的“携带”“怀抱”等词不很恰当,“随行”一词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才最后得出的,同时教师也肯定了能把原意表达清楚的其他表达方法。这次练习让学生领会到准确用词在公文中的重要性,大家印象格外深刻。
三、在创设的虚拟环境下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模拟情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模拟相关的文书写作。历年来,千篇一律的求职书让用人单位很是头疼,不但篇幅冗长,而且写不出就职者的优势特长,很多学生只会罗列自己学过的课程和获得的职业证书。教师在布置这个作业前,可以设定报关员、跟单员、会计、秘书等多个与中职学校就业实际相符合的工种,再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为用人单位考虑:如果你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希望在这个岗位上招聘到具有怎样才能的人?在这个提示下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职业,并写出有针对性的就职书。相信在这种情景下写出的求职书远比泛泛而谈更有竞争力。
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还应该建设一些实训基地,让学生轮流上岗,体验工作。笔者所在学校设立了一个模拟公司,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轮流尝试秘书的工作。在每天的“工作”中,“秘书”可能要接触到报告、计划、请柬、会议记录等多种文书,比如学生需根据上级的指示拟定工作的指示性通知等。进入角色的学生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自己写作针对的读者(也就是收文对象)能否接受理解自己撰写的这份公文,他们的认可程度、执行情况怎么样。如果文书的传达出了问题,那么公司接下来的运作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必然会使学生们积极构思、谨慎下笔,认真努力写好文章。
四、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在真实生活中体验与读者的互动
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应用文的实用性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师可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启发学生去使用书写应用文。同学间借钱请先写好借条;为参加家庭聚会的亲戚朋友送上请柬;做学生干部的同学要学会写好海报、通知;想利用暑假时间结伴自助游的同学,不妨先集思广益写一份旅游计划,设计好旅游路线图;创业前,观察自己经常逛的两家超市,比较他们的商品、销售策略等,写一份调查报告等。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学习应用文的乐趣。只有学以致用,让应用文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填补“读者缺失”。
想要填补“读者缺失”的断层,克服写作中的难题,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种方法外,教师们也要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他们设定读者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做一名合格的读者,以平等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习作,不仅关心作品的成败,更学会欣赏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多一些肯定鼓励,让学生在这权威“读者”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写作动力。
参考文献:
[1]朱国娟.读者意识——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心理转型[J].语文教学之友,2008,(4).
[2]朱希祥.从两篇文章看中国大中小学应用写作的忽视与缺席[J].应用写作,2008,(1).
[3]汪昌友.关于学生习作“读者缺失”的调查及矫正尝试[J].语文学习,2008,(6).
[4]艾美华.应用文写作应关注写作受体的心理需求[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黄立 广州 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研室 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