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华藻铸真情

2009-06-02 09:23蓝爱青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阿房宫阿房宫赋杜牧

《阿房宫赋》是晚唐著名诗人、政论家杜牧(803-852)所著名篇,是中国文学史上赋体政论文的杰出代表作。全文篇幅不长,短短624字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和文采光辉,揭示了朝代更替规律的偶然与必然,承载着历史的悲情与教训,成了后人的传颂名篇,也成了中国历朝历代开明君主和当今国家领导人的反鉴范本。

《阿房宫赋》摆脱汉赋一味雕琢与纤巧的桎梏,文中很少有其他赋体文中的“骈四俪六”的工整对偶,它摒弃骈赋矫情造作的内容呈叠,虽然它采用了铺张扬厉的排比展开,但也达到了文笔简洁内蕴深刻的目的,整篇文章极具震憾人心警醒后人的恢宏磅礴的气势。

先说赋这种文体,它有着一定的写作规范。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需要对客观事物的特征细致描绘,铺陈夸张并不可少,目的是为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刘勰还说到这一点:“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赋的写作,需要自动激起作家鲜明的感情色彩并在写作对象中有效融入,这样才能带给读者以情促情的心理效应;二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事物的观察与描绘同样需要语言文字上的绚丽多彩来表现。

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首都咸阳的宫殿太小,便大兴土木,于公元前212年,发徒卒七十余万人,在渭水南面营造阿房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建成,秦国灭亡。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犹言近旁。“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汉书·贾山传》颜师古注)也有说因其形“四阿房广”(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

在杜牧的《樊川文集》中有三篇赋:《阿房宫赋》《望故园赋》《晚晴赋》,尤以《阿房宫赋》最为脍炙人口。品读这篇出色的赋文,我们得从它的写作特色入手:

首先,运用暗喻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达到教化意义。作者景情结合夹叙夹议。他写出宫室营建的壮丽和美女珍宝之多,比如写宫女“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那些皇宫中的美女打开梳妆的镜子,如明星闪闪,不可胜数;她们泼掉的洗脸水,使渭河上面涨起了一层油腻。在用暗喻的同时,也在夸张,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从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秦朝统治者纸醉金迷腐朽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导致的暴取民财和灭国亡身是必然的。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重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虽然仕宦生涯不得意,但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从未从他心中消弥,他时刻保持清醒的批判态度,用他的文笔隐寓着针对晚唐皇帝荒淫享受,纵情声色,重用宦官,政治腐败,加重赋敛,广修宫室寺庙等种种情况的批判:统治者如果不珍爱民众,早哀不鉴后哀不暇,最终都免不了灭亡的历史败局。

其次,作者熟练优美地运用了骈体文句,读之抑扬顿挫,感之形象生动。写阿房宫来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写楼阁构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写宫中珍宝由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用“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八个字一以概之;写 “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如此等等高强度高频率的骈文句式,是对暴虐的秦王的口诛笔伐和尽情鞭挞,自然也能够激起后世读者的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

再次,作者运用或明或暗的对比使文章主题非常明确。“蜀山兀”后“阿房出”,气势不凡的阿房宫与被楚人一把火烧后尽现的焦土,华美宫殿与长年累月不得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宫女,及朝歌夜弦下的表面热闹与孤苦哀寂的命运实质,秦王“独乐”而天下万万千人蒙受苦难,如此或明或暗的强烈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所在,如此把秦王朝美丽下的悲惨、显赫下的危机与富贵下的丑陋等逐一呈现给了世人,也再次提醒当朝的统治者以及后世人。

最后,作者在文章中毫无保留地袒露出自己的性情。中国历代文人的性格或狷介,或狂放,或淳厚,或风雅,“唯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风流”。虽然文人们大都希望平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社会有所贡献,希望有个潇洒的人生。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往往与个人的愿望相悖。他们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人生坎坷而又痛苦,饱尝人间的辛酸,可谓人生百味,冷暖自知。杜牧同样是官场失意者,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杜牧为何要写《阿房宫赋》呢?《樊川集》记载:唐敬宗李湛继位之后,贪好声色,游宴无度,不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大兴土木,营造宫殿。仅仅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杜牧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于是借这篇赋作,表面上写秦王朝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际上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里,领起句是“嗟乎!”和“呜呼!”杜牧用他郁积于胸的沉重叹息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重视民生。

文以载道,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笔者感受到更多的是“文以气为主”,这就是杜牧的性情所在。在他的性情背后,显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文人们“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把激情和才华融入对统治者的抨击和揭露,忧患国家追索命运,讽刺权贵骄横跋扈,同情和理解劳苦大众,赞誉和挚爱大好河山,表露和升华着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地记录并串起我们古老民族的历史,他们用挺立着的姿势凸显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良心。

(蓝爱青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324400)

猜你喜欢
阿房宫阿房宫赋杜牧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
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
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