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反思

2009-06-02 09:23王芝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性有效性教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亮点,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概念。自2002年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经历了陌生、迷茫到了解,进而反思三个阶段,距离成熟的认识和把握仍有较长的距离。笔者认为唯有深刻地反思,才能将我们的实践引入正确的轨道。本文试着先对综合性学习作言简意赅的描述,而对其反思将作深入地分析。希望反思能给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以有益的启发。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若追溯综合性学习的源头,笔者认为有两个方向: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思想;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

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就包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他带领学生游学,席地而坐进行讨论,谈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求知态度、治国策略。仔细地阅读《论语》不难发现他的许多主张早已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主张。与其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个新生事物,倒不如说是对优秀传统语文学习理念的回归。

综合性学习,国外课程里早已有之。加拿大称之为“综合学科群”,日本称之为“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称之为“综合活动”,我国香港称之为“专题学习”。这些综合性学习均强调适应时代、学科整合、合作探究和全面发展。

我国课改所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国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借鉴,并结合自身语文课程实践经验,进而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界定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和的语文教育体系,采取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反思

1.综合性学习有非语文化倾向

综合性本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它指的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新课标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面加以界定的,说明综合性学习以语文为主,同时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事实上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实践常常曲解这一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中有一研讨题:“为什么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说出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编者固然有为了使学生明白“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之目的,但乍看之下,这分明是地理课的内容嘛!语文课承载的内容是否太多了?例如,《探索月球奥秘》却在讨论天文台的建筑特点等,事实上这些并非绝不能谈,但如果舍本逐末,把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则不应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而它的跨学科特性,归根结底应服务于语文,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做贡献,而目前这种“非语文化”的倾向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除了与语文教师自身的引导有误有关外,也和教材本身的设置有关。

因而,我们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了解综合性学习怎么上;另一方面在教材编订的过程中,也要力避“非语文”内容,切实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

2.综合性学习有实施欠缺倾向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0期刊载的张青民、包海霞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中写道:“一学期内,除了课内的综合性学习外,你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办刊、演出、调查访问等)情况怎样。”

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经常开展;33.7%的同学表示有几次;56.8%的同学表示很少开展。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也表示他们很少开展这些活动。

若将课内的综合性学习都能够实施,笔者认为该语文老师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可现实中,有的农村中学连教材内的综合性学习都没有上全,更不必说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资源。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作文课和阅读课是不能承载如此之重的。

3.综合性学习有实施单调倾向

由于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概念。许多老师对之认识不够,加上缺乏成熟经验供借鉴,综合性学习课变成了盲人摸象。有条件的学校还能贯彻课标精神。没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学就完全单调地讲讲教材涉及到的内容,然后布置些作文。当然不排除干脆不上的现象。

本段主要讨论实施单调现象。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特征在于其活动性。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注意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

综合性学习若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活动不能回避。我们老师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做法:内容有广告词、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校园民谣、歇后语、设计语文对联、格言集锦、赛诗会;形式有讨论与辩论、协作与演讲、欣赏与品味、仿写与想象、编写广告词与课本剧。

上述情况可能课内综合性学习教材不能全部涉及,这里可能牵涉到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问题,这在下面环节予以讨论。

4.综合性学习有资源匮乏倾向

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性学习密切相关。阅读课虽是平时主要课型,但它对上述能力的作用远没有综合性学习的大。另外,我们不难发现,现有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学生实际、与地方资源联系不紧。脱离学生生活、枯燥无味、大而无当、内容设计狭窄等问题比比皆是,如同鸡肋。好在新课标又给出了实施建议,各地学校、老师可以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开发综合性学习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本问题的方法。

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服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就是开发校园周边的乡土资源用于学生综合性学习实施。从过程来看,学生对这些材料都熟悉,上课时感兴趣,主动参与,场面紧张而热烈;从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不乏佳作。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考试的压力下,有几个学校能主动地开发校本教材呢?编写教材的专家无论如何努力,怎么能编出各地都较好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材呢?这个矛盾解决确需时日。

5.综合性学习有缺乏有效性倾向

这里的有效性包括过程有效性和结果有效性。

先谈过程有效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参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必须的手段。但在实践中,课堂上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异常冷清,学生看着你,等你给出材料和结论,被动参与;异常热闹,讨论争论,说笑交流,不亦乐乎。前一种的有效性不言而喻;后一种乍看很有效,其实也堪忧。首先,场面太热闹,老师主导调控必然弱化,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自由发挥,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如何体现呢?最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比较难达成的,没有冷静地学和思的过程是很难达成目标的。

再来谈结果的有效性。综合性学习的终结点一般是写一篇与主题有关的作文。本来作文就令学生头疼,质量不高。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缺乏有效性,学生没有从中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后面的作文质量可能比平时更糟。若单上作文课,老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这些环节在综合性学习里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这同时也是综合性学习被语文老师所诟病之处。

6.综合性学习有被考试遗弃的倾向

综合性学习在教材里占有一定的地位,新课标里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可是到了中考,就没有应有的地位。虽然全国不少地区的中考试题都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环节,但都是挂着综合性学习的头衔,考的是拼音汉字、修改病句、填改标点,也有一些口语交际题。大多与课内的综合性学习毫不相关。试想一下,老师和学生还会重视综合性学习吗?

三、对综合性学习出路的思考

1.考试必须充分考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因素,特别是课内的。毋庸置疑,考试这个指挥棒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矫枉必须过正,中考卷里有意设置一些课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确能给综合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积极开发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综合性学习永葆魅力的关键所在。前文已举了本校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例子,优点很明显,这里就不赘述了。

3.综合性学习教材也要重新编定。目前综合性学习的窘境,与教材不无关系。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要贴近学生实际;内容要丰富,要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把手”;形式要新颖多样,让学生感兴趣;作文要求要明确,现有教材这一点做的明显不够,最好有一些作文方法的介绍。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同仁关注和努力。愿本文与广大同仁共享,别让综合性学习这片园地荒废了。

(王芝玉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初级中学210008)

猜你喜欢
综合性有效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