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莉
看来你似乎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有些怀疑,尤其为别人对你“爱钻牛角尖”的评语而烦恼。
你说,有一次写作文,你把“胸有成竹”写成“胸有成木”。老师返回时打了一个大红叉,你很不服气,你认为典故也是可以变的。林老师想和你讨论的是,你写 “胸有成木”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是激动,是小小的成就感,还是其他什么感觉。说说林老师的感觉,如果是在另一个场合,说不定我也会为你得意,比如朋友间闲聊,需要“幽他一默”的时候。
看得出你希望自己能良好地与他人沟通。那么,你是否问过自己,我们表达的目的是什么?你一定知道,是为了让他人能理解你的所思所想,让大家彼此理解。所谓“典故”,某种意义上正是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简洁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快捷而到位地进行沟通,避免误会。你对于典故的“创新”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否会引起理解和沟通中的误会就不一定了。比如你的“胸有成木”,听到的同学说不定以为你想表达与“胸有成竹”相反的意思呢!那岂不是南辕北辙了?如果遇到重要的事件,那……
所以,你希望不再被他人误以为是“爱钻牛角尖”的方法很简单:多多考虑他人的感觉。当你希望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意时,从对方(比如演讲时,是你的听众;考试时,是你的老师;对话时,是你的倾听者……)的角度想一想,对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会有不被尊重的感觉吗?能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吗?如果对方能准确地理解你的意思而且欣然接受的话,自然证明你创意发挥恰当,如果不是,可得三思而后行了。有些情况下,不妨先保留自己的想法,事后再作考虑。
应该说,你那份创新的激情非常之美好,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意,我们才能读到传世的美文,惊人的杰作;正是有了这样的激情,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绚烂。应该说,很羡慕你,有这样一份不可多得的“心理财富”,所以,林老师建议你将它“升华”:为你的创造力寻找更精彩、更合适的舞台,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同时也能为大家所接受的作品,让这份创意的激情得以尽情的释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