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明 宝小清
摘要:地方院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好战略方向、目标规划以及功能定位等问题,做到立足学校与地方,兼顾长远与现实,孵化与教育并重。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园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使得创业教育再次升温,有些地方院校开始着手筹建大学生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科技等类型的公司,从事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商务活动。地方院校要搞好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需要妥善处理好战略方向、目标规划以及功能定位等问题。
一、立足学校与地方:大学生创业园的战略定位
地方院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与国家、省属重点大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地方院校不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高科技的产品研发、转化及风险融资不是强项,学校也没有发展成熟的大学科技园,在创立高科技企业方面先天不足,如果一味追求孵化高科技企业,以提高创业园的“档次” “格调”,可能会适得其反。其次,地方院校的生源在专业素质上与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虽然有较大差距,但由于学生主要来自当地,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市场等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在开发和提供服务型产品方面有一定优势。再次,地方院校的办学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一般都归属地方政府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院校的办学使命之一,同时,地域性特征也是地方院校的比较优势所在。
考虑到以上特点,地方院校在创业园的战略方向上应始终坚持“两个避免”:
一是避免脱离校情,好高骛远。不同类型的地方院校创业园,应该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定位。正如墨子所言:“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脱离学校的层次定位、学科专业特色与学生特点,紧抱所谓的“高科技情结”不放是欠妥的。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雷家骕教授指出:“过去大家总是把创新创业神秘化,一想到创新创业就是高技术创新,一想到创新创业就想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现在国际上也有一个概念,叫“向低收入群体创新”。创新不一定是高科技的,大量的创新创业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实用的东西。此外,创业园的发展应以学校专业学科为基础和依托,不应认为创业园项目建设与学校专业学科发展是两回事,创业园在项目选择、企业孵化等方面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校相关特色学科的发展,是否能为这些学科提供实践场所和研究平台。
二是避免脱离地方,关门创业。有些学校认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是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需要地方和政府“插手”,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支持以外,还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其中,政府主要提供政策、税收、资金等;媒体(包括各种宣传机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站等)主要提供政策引导、舆论鼓励和信息支持等;企业(包括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主要提供服务、商业和资金支持等;家庭主要为创业者提供精神上和财务上的支持。因此,地方院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一定要“开放办园”,努力打好“地方牌”,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实质性优惠,获得地方媒体的舆论支持,为创业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当地各种创业园、创业组织加强业务联系,保障大学生创业园的信息通畅;取得与创业学生家庭的联系,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地方经济有实际的推动作用,就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地方企业的资助,也便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兼顾长远与现实:大学生创业园的目标组合
有人认为,既然大学生就业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又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因此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就是要以帮助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成功创业为目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创业园的目标应是培养创业型人才而非以创业成功论成败。要确定大学生创业园的目标,必须先弄清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创业教育的东京国际会议报告《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对创业教育作了广义和狭义的界定。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增收培训是为目标人口,特别是为那些贫困和不利人口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The Kauffman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Leadership)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认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最成功的百森商学院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关注机会,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综上所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培养“企业家精神”;从短期来说,就是要创造新企业、新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
兼顾长远与现实目标,地方院校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确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观念,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大学生创业园与社会创业园不同,还需要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创业企业的成功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把实施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会使创业教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与短视性,并最终损害创业教育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以培养有事业心、开创个性的创业型人才作为大学生创业园的核心目标和长远目标,全面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水平和创业能力这些创业素质。
其次,在项目选择上,要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除了科技型、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外,也要适当允许大学生经营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成功率较大,同时能创造出较多的新就业岗位。
第三,创业园考核指标要全面。不仅要有“硬指标”,也要有“软指标”。不能单看孵化了几个企业,出了多少“老板”,贡献了多少产值,更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能力是否提升,创业经验是否积累提高等。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效果的检验一般看两大指标:一是学生的具体收获,主要体现在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和商业知识的了解,对创业素质和创业准备的自我探索,对创业兴趣的激发和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二是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比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到某一所学校,却不能盲目地以追求该标准中的某一比例或数据为目标来开展创业教育,而应该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一套与本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相配合的可以切实检验本校创业教育效果的标准。
三、孵化与教育并重: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界定
在功能定位上,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园与一般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企业孵化器不同,经济利益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社会效益最大化才是大学生创业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大学生创业园脱胎于大学,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应该围绕大学的发展目标来展开。虽然现代大学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但首要任务还是培养人才。大学生创业园要保持自身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主动参与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大学生创业园必须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具备“人才孵化”的教育功能。概而言之,大学生创业园应具备在孵化企业的同时孵化创业型人才的“双孵化”功能。
为了实现“双孵化”功能,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应致力成为新创企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目前,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基金项目式。学校通过社会力量筹集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学生创意、科技创新创业。二是模拟企业式。对于有优秀项目的在校学生(如获得国家专利、挑战杯等相关奖励),经专家评审后,选取优秀项目以模拟企业方式,挂靠在学校的某个实体公司名下运作,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试验平台,协助其办理科技成果鉴定等手续,帮助和指导其进行成果转化。三是实体企业式。对于学生创办的实体企业,大学生创业园要为其提供场所环境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在新办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资金注入等方面帮助有意创业者;约请企业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成功企业家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和指导;为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小企业提供税务代理、会计代理等代理服务和法律咨询、经营决策咨询服务等,致力成为新创企业的孵化基地。
除此以外,地方院校还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这一宝贵资源,有针对性地布局和构建学生实习、实践、研发、创业基地,将大学生创业园规划、建设成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由于创业园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科技制作及创业实践的直接经验,所以应积极探索各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创新和创业知识,鼓励、支持少部分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去创办企业,对大多数学生则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大学生创业园实习和锻炼,具体措施包括:(1)为学生提供真实创业过程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技术成果转化和商务新模式实现的创业过程,增加感性认识;(2)面向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创业园整合的各类实践教学资源要分类管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其参与意愿相符的实践和锻炼机会;(3)提炼成功案例示范和失败案例启示的教案。利用创业园的创业实例剖析成果原理,演示其运营管理流程,给学生以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同时,大学生创业园也应成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定期组织创业教育教师到创业园企业观摩和参与相关工作,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增长实践经验;组建一支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企业孵化管理人员和创业投资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保证创业教育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深圳大学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业园为例》的研究成果)
(陈德明系深圳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教授;宝小清系深圳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1]徐新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谢辉.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教育[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肖灵机等.高校创业孵化器与创业精神教育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4]黄学萍.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责任编辑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