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能
摘要: 思维活动是认识生命活动的重要工具,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生理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科学思维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医学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好生理学,不仅能使学生正确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特点及规律,而且为后继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思维活动是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工具,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知识特点,兼顾识记、理解、应用等方面要求,精心设计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到“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进步”。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是认识和研究事物最基本的逻辑方法。由于生理学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概念众多、知识涵盖量大,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难记忆,特别对大量的逻辑性强且内容枯燥的概念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因此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好生理学的关键所在。在讲授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方法,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综合和归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以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在讲授概念时,既要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的实质,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要讲清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讲授血压这个概念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医护人员要测量人的血压?血压是什么?然后再指出: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在讲授侧血压这一概念时,就要着重强调侧压力这一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临床所测的血压就是测血液的侧压力,测血压的目的是了解血液的侧压力的高低,医护人员测出血压后就可初步了解心血管的功能状况。同时为了清楚血压与动脉血压、静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形、列表、模型等手段使之具体化,以达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讲深讲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巩固新获得的信息,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1]
在生理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2]例如,在讲授了甲状腺激素的理论后,可以引导学生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书本的相关知识,分析、推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有何临床症状,为什么会有这些临床症状等等。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联系了临床实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相互器官之间的功能异常必将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地认识、分析生理功能与发生疾病时所产生的症状及体征的关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心室充盈过程时,不直接提问为什么心室舒张时充盈的血量多,心房收缩时充盈的血量少,而是问为什么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危害要比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危害更严重。目的是让学生从生理学功能角度上去认识和理解为什么心室舒张时充盈的血量多,而心房收缩时充盈的血量少,达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
系统思维能力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由于生理学属于功能学科,而课本内容是按系统进行编排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照本宣科,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激素功能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每种激素的作用,还要通过列表进行平行知识的横向比较,如升高血糖的激素、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生长的激素、促进代谢的激素及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等。又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血管的功能类似,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掌握由于体内受体分布的差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肾上腺素的功能是“强心”,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是“升高血压”。再如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标志,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进行纵向的列表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加强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和提高。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想象、推理、假设等思维方法去认识和探求尚未知的而又必然存在和必将面对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胰液是消化系统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在此基础上,提出胰液分泌不足时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会受影响?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将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来加以解决?这种“问题在书本外、道理在书中”的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起学生多视角、多思维的探索,所得到的答案必将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既有实际意义的见解,也有不乏闪光点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对此类问题一般不给答案,只留作课后思考题给学生以思考、商讨和交流,它们也必将长期留在学生思维的王国里。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动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而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及时对敢于思考和创新的学生进行鼓励,而不要指责,要帮助学生分析想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例如,在血型鉴定实验中,用已知的抗体去测定受检者红细胞膜上未知的抗原,根据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实验中我们是用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与采集到的未知血型的血液(红细胞)相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从而确定血型的种类。在实验前提出问题:为什么抗A、抗B凝集素能测血型?怎样判断人的血型?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验中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和发现,教师再进行指导,学生的理解往往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对实验提出不同的见解,对此,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科学,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并且帮助学生分析其想法的可行性。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生理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与高度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思维活动这一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工具,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巩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特点及规律,而且为后继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讲师)
参考文献:
[1]杨秀蓉,李坤,龚顺开.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29(3): 140-141.
[2]潘培森,郑大伟,陈渝.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4):77-78.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