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幼明
摘要: 应用文程式化的特点使其相关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将情境创设引入应用文教学中,既使条款化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现实,体现出应用文应用性的特点。
关键词:应用文;情境;案例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应用文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前途,因此不容轻视。但应用文程式化的特性,也使得应用文的教学比较死板乏味,效果不理想。如何使应用文教学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是每一位教应用文的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据笔者观察,学生学习应用文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形式问题,而是内容问题。应用文的行文大都有固定的程式,语言表达也只须朴实、准确、周密,勿须过多的华丽辞藻、修辞形容。但在内容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比较单纯,思维也比较简单,难以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抽象概括为书面的文字条款。因此,往往是老师讲的时候似乎都能听明白,但在写作时,却又无从下笔。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在应用文的情境化教学方面摸索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使抽象枯燥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一:教师引导创设情境
在启事类应用文“招工启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走进课堂皱着眉头对学生说,这几年东莞出现招工难的问题,偏偏一位前几年毕业的学生要筹办一间中等规模的制衣厂。昨晚他非常恳切地请我吃饭,并在饭桌上将该厂的招工事宜全权委托给了我。我愁得一夜未眠,大家能否帮帮我,也帮你们这位师兄想想办法。学生一听,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想办法。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见闻,大家都认为,要想尽快完成招工任务,最好的办法还是写一则招工启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学生乐意为老师想办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招工启事”的实用功能,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启事的方法,自己去尝试写启事:(1)这份招工启事该怎样写呢?大部分的学生想到了在语文课本上寻找,也有一些学生拿出了课外读物,甚至有的学生在报纸上找到了相关范本进行模仿。(2)我能写吗?鼓励学生尝试写一则招工启事。(3)我写得对吗?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对照与评价,并自我修正。最后,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一份合格的招工启事。
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除利用自身经历设置情境外,也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使其再临其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写启事时,结合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的遗失钱物的经历,引导他们写作相关的寻物启事。由于他们有切身体验,写起来往往得心应手。
案例二:结合社会话题创设情境
在教授条据类应用文时,引入社会话题。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这样一个案例:张平想扩大生意规模,急需资金周转,因此向王海借了5万块钱,并写了张借条给王海。不料,张平投入资金后却因经营未如意料中顺利,迟迟不能归还借款,王海屡讨不得,情急之下起诉张平,结果双方对簿公堂。王海以借条为证据,请求法官主持公道,为自己讨回钱款。面对借条,张平不仅矢口否认向王海借过钱,还反咬一口,说是他借钱给王海,也吵着要法官判王海还钱给他。仔细察看借条后,法官也愣住了——因为这张借条是这样写的:“张平借王海50000元,用于生意周转。”从字面上根本无法看出谁跟谁借钱,法官只能判令双方各自举证,证明自己是债主。结果两人谁也无法证明自己借了钱给对方,法官最后只能判定谁也不欠对方的钱。就这样,由于借条中一句语意不明的话,导致王海不但五万元借款无法讨回,还搭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后悔不迭。我把这个案例结合在“凭证式条据”一节的教学中,从格式规范完整,语言周密无歧义,数字大写规范等等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此类文体的写作要点。在活生生的事例面前,学生很快就得其要领,写出各类规范的条据。我还要求在班级每周卫生大清洁和搞文体活动时,每人写一份规范的借条,向学校有关部门借劳动工具和各种器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析:条据类应用文特别强调格式的规范和语言的准确周密,教学过程也易因抠词抠句而陷于乏味,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引入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直观认识条据类应用文的特点。
案例三:结合校园生活创设情境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样可以创设情境。笔者所教学生大部分都在校住宿。有一次,班上一名住宿生晚修后到外面玩到很晚才回来,还避开宿舍管理员带了一个社会青年回宿舍住宿。没想到该青年品行不端,凌晨起来翻别人的口袋,被人发现后扭送到学校保卫部门。那位住宿生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结合这件事,我引导班上的住宿学生查找自己宿舍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结果又发现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同学不按时就寝,熄灯后还在说话或唱歌,影响别人休息;有的同学不讲究个人卫生,运动完后将臭衣服臭球鞋扔到床底下,不及时清洗,搞得宿舍臭气熏天;有的同学乱拉乱接电线,煲东西吃,形成火灾隐患;还有的同学在宿舍打牌赌钱,抽烟喝酒等。由此,在进行《规章制度》和《公约》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宿舍存在的问题,先开展一个揭弊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把自己所住宿舍存在的问题都摆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大家写一份《?菖?菖宿舍公约》,规范住宿生的行为。由于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有切肤之痛,写起来有的放矢,许多连老师都没发现的问题他们都想到了。待写出初稿后,我再引导他们根据程度轻重调整具体条款的先后顺序、词句和语气,使大家明白公约条款中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是提倡遵守的。写好后又要求他们用大张卡纸誊写一份,张贴在所住宿舍的墙上,供大家共同遵守。
分析: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必然受各种规范的约束,学生也不例外,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能使他们掌握应用文学习的真谛。
案例四:结合家庭经济活动创设情境
我校所在的东莞虎门地区,是一个商业比较繁荣,经济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大部分本地学生家里都有房屋出租。在讲到“租赁合同”这一章时,我就用一节课时间,让那些家里有房屋出租的学生,把自己家出租房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纷及处理经过都讲出来,结果大家都非常积极,纷纷发言,找出一大堆问题:有房屋出租后被人转租或改变用途的,有房屋被人承租后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有提前退租或提前解租引发纠纷的,有租客未经屋主同意擅自改动房屋结构的,还有因为水电煤气停车费及物业管理费缴交而引发的各种责任问题的,等等。待同学们都进入情境后,我再把话题引向房屋租赁活动中合同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使学生明白租赁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白具体的合同条款对租赁双方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大家参照书本上的范文,写成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由于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入乎其境,故写起来顺畅自然,水到渠成。
分析: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都不可避免地目睹大量经济活动现象,学生也不例外。将学生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接触到的各类经济活动现象与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学习,既可使他们明白知识的力量,也能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案例五:结合课外活动创设情境
在教“计划”这一章节时,适逢班里准备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从班主任那里知道消息后,便主动要求由我去向班里的学生宣布这则“喜讯”。学生整天憋在校园里,听到能出去“放风”的消息,都兴高采烈,我便乘机发动全班同学对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时间内容安排、组织分工、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要求以三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详细参阅教材上具体的要求和范文,写作并提交一份关于本次活动的规范的《?菖?菖班春游活动安排》。由于有动力,同学们干劲十足,很快便拿出了初稿。我又指导大家对照课本上的规范要求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最后,每个小组都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此次作业,而且由于依照事先的周密安排,有备而行,此次春游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乘兴而往,尽兴而归。
分析:寓教于乐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尽可能地创造一种愉悦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能激发其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文程式化的特点使其相关教学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将情境创设引入应用文教学,既使条款化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接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现实,体现出应用文应用性的特点。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设置这种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运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征。总体上看,自从笔者在应用文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这种方法后,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对应用文也由过去怕学厌写变得爱学乐写,切身感受到应用文无处不在的用处。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写得不规范,格式不正确,或者语言不恰当,条件交代不清楚等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这些问题教师略加点拨即可迎刃而解。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威远职业高级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