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

2009-06-02 06:32李远航王子平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9期
关键词:帖子社会性社群

李远航 王子平

【摘要】该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问题,以河北大学《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该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现状,并提出增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以促进教育领域类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

【关键字】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学;社会性交互

一 研究背景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又称网络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电子学习社区,网络学习共同体等,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利用题名搜索,共检索与“虚拟学习社区”相关期刊论文以及硕博论文95篇,截止日期为2009年3月。

图1 论文数目逐年变化趋势图

在2001年之前论文数目为0,由图1可知,对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2006年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达到一个高峰,2007年略有下降,然而2008年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可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社会性交互行为是构成网络学习最关键的要素,它推动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维系其存在的根本,因此发现其中的问题与规律,找出改善交互质量的方法是建设好虚拟学习社区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交互问题能揭示出虚拟学习社区许多新的特征。

二题解及概念界定

社区和社会性交互(也称社会互动)是社会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因此,从社会学角度解读虚拟学习社区和交互,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视角。

1 虚拟学习社区

在20世纪30年代,“community”一词经由美国传入中国,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学生首次将英文的Community译为“社区”,“社区”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语。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等(2003)将社区界定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1]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虚拟社区,社区的涵义得到了延伸;而后,随着网络环境中虚拟社区的兴盛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渐产生了虚拟学习社区这一概念。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ICT (信息通讯技术)在Intemet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流。[2]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性质和功能可以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社会教育型。作为校园教育辅助型的基于Moodle平台建立的虚拟学习社区,是传统校园面授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

2 社会性交互

社会性交互(social interaction),在社会学中多称为社会互动、社会交往、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互相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穆尔(Moore,1989)提出远程教育的三种交互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根据协作学习理论,当今教育领域所倡导的互动观应该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观,它不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师生双边互动的认识水平上,而是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

图2 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类型

三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选取基于Moodle平台的《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作为个案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师生之间的交互情况。交互者自身的特征、交互环境(平台上的讨论氛围、发帖的内容和质量、采用的奖惩策略等)都是影响虚拟学习中交互质量的因素。根据参与交互的程度,将虚拟学习社区的成员分为核心参与者、积极参与者、一般参与者、消极参与者、孤独者五种角色,这些角色对社区有着不同的贡献,并且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增强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交互的策略,利用这些方法、技术来支持、促进教育领域类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2 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

本文拟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之一的图示法,即社群图,它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1930年创立的社会计量法。这种方法用“点”代替个人,用“连线”代表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关系模型”。它主要用于小整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的研究,适合分析群体派系和群体凝聚力。根据社区成员的发帖情况,绘制相应的社群图,用来直观地表现网络社区中成员交互情况的整体特征和人际关系的亲疏。[3]

四 研究过程及结果

本研究选取河北大学教育技术系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在Moodle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上开设的“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为个案研究对象,该课程由两位主讲教师、一位助教、19位学习者共22名成员组成。所有学习者均参加过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对平台的使用规则与方法熟练掌握。在4个月期间,在该网络课程的讨论区中,共发布了27个主题贴,跟贴数为92,平均每天发表主题贴数为27/30=0.90,平均每天发贴数为 (27+92)/30=3.97。

针对这22个成员组成的网络群体,绘制了相应的社群图。笔者将22个成员依次编号,成员之间用单向或双向箭头联结,箭头指向被回复的成员,箭头中的数字表示回复的帖子数,没有标识数字的默认为1。双向箭头表示相互回复。其中,1号、2号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3号为助教,4—22号为学习者。

图3 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讨论区成员社群关系图

由上图可见,3号(助教)是社群的最核心人物,而1号(教师)、2号(教师)、6号、8号、16号同样为积极参与者。3号所发的帖子共有16人参与了回复,可见3号帖子的质量很高,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学习兴趣,另外,与3号相联的全部为双箭头,可知3号也对他人的帖子进行了回复。1号积极关注他人的帖子,对10个成员进行了回复;2号虽然只对4个成员进行回复,但回复的帖子数却多达17条;8号与16号的帖子引起很多人关注,说明该帖子质量较高。由3名教师与3名积极参与的学习者组成的小群体可以作为该社群的学习领袖(如图4),促进整个社区的交互活动。由下图可以明显看出, 1、2号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各自进行教学工作,这是不应该被提倡的,师师互动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火花,同时由于其互动内容的深刻性对学习者的思考也有很好的指导性,使学生受益良多。

图4 学习领袖社群图

社群图理论表明,社群图中孤独者越少、串联数越长越多、重叠度越高,则表示群体关系越紧密,社群结构越完整、成员沟通越良好。在图3中,10号为最明显的孤独者,既没有发过主贴,也没有回复过别人的帖子;14号发过1个主题贴但与学习主题不相关无人回复,后再无发帖,也属于孤独者。另外,4、18、19、21、22为消极参与者,他们发贴数不多,多数时候处于潜望状态,发帖较有针对性,往往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见解。

串联是指二人以上的连续关系,该社群中串联数较多,最长的包括11名成员(如:1-8-6-2-7-16-3-9-20-11-5),重叠度较高。因此可知,该社群的结构较为完整,成员之间沟通良好。

总言之,一个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与其社会网络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基于“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分析,可知该社区是一个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社区,成员参与交互的积极程度较高。

五 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研究

1 学习领袖的作用

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由教师和部分积极参与的学习者形成了社会网络中的学习领袖群体。学习领袖群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关系、直接的、紧密的和互惠的基础团体。意见领袖是构成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信息通路的重要人物,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习者中的学习领袖,积极鼓励并“委以重任”,可以让其担任助学者的角色,分担教师繁重的工作量,或者也可以担任小组的组长、各个讨论区的版主等,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与互动,激发社区整体的积极性。

2 制定适当的奖惩策略

虚拟学习社区中还可以开辟一个排行榜,用于展示成员的积分和级别的排名,刺激学生之间的竞争,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感。另外,还可以公布每天的热门帖子、定期选举优秀版主等,创造一个浓厚的集体氛围。如果将学生的积分与级别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将会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参与交互的兴趣,许多喜欢潜水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的讨论中。

3 建立良好的社区氛围

良好的讨论氛围,是促进学习者参与交互的动力之一。沙莲香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社会交往中,人需要得到社会安全,只有处于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人才能够达到自我控制,因此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注意与人站在社会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进行深入的交流。”[4]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以及网络教学中都很重要。另外,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管理员首先必须要制定社区规范,来约束社区群体的行为,减少发恶意帖子和恶意灌水这种破坏社区环境的现象。

4 异质分组

在交互过程中,建立由多个成员构成的小团体或主题小团体,也是促进社区成员交互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各个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性格、年龄和认知学习风格不同,交互的倾向性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然后将成员异质分组,以形成共同的协作交互学习,组间的竞争活动同样也是促进交互的手段。

5 注意频度适当

同时要注意交互频度的适当性,做到自主和交互的均衡。学习者如果过分倚重交互、淹没在交互中,就可能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丧失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造成海德格尔所说的“主体沉沦”,这对学习者个性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既要注重交互,又不能否定自主学习。

6 同一课程内的师师互动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能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促发教育智慧。同时,师师互动还有助于教师人际关系的改善,教师可以在与他人的和谐交往中不断成就自我,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洪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9):20-24.

[2] 于海军,田秋艳.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中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8,(6):39-41.

[3] 严蓉蓉.网络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分析及对策[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马洪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华师在线”的教育社会学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6] 王陆,马如霞.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54-58.

[7] 覃学健,李翠白.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2):26-29.

The Research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LI Yuan-hang1WANG Zi-ping2

(1. Departmen 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angshan Teaching College, 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ed at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his paper we use soe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social interaction phenomenon in the community of onlinecourse of Hebei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we reveal the situation of it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give some strategies on how to enhance its social interaetion.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f edueation field.

Keywords: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Sociology; Social Interaction

猜你喜欢
帖子社会性社群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暴力老妈
社群到底怎么玩才能黏住用户?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