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昊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令中国外贸出口额逐年增加并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转变中国的比较优势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改善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迫在眉睫,并用“比较优势陷阱”等观点作为其理论支撑。文章在H-O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旧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给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H-O理论;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
H-O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认为,世界各国的不同比较优势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动因,而比较优势的不同又是基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故而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并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7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为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3.5%。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5.7%,加工贸易出口6177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以加工出口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他们认为中国盲目地追寻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出口始终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致使中国长期出于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而且他们提出,必须转变中国外贸的增长方式,将出口的比较优势转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究竟中国是否已经具备转变比较优势的条件,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一、H-O理论简述
H-O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它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将导致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故而形成了国际间贸易的行为。该理论认为一国应集中出口该国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进口该国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正因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为了便于本文的实证分析,在此假设只存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并用a=(kx/lx)/(km/lm)代表H-O理论,其中kx和lx分别代表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km和lm分别代表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额,为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km和lm为进口产品资本密集度。如果a<1,则表明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二、H-O理论的阶段性分析
本文从H-O理论的阶段性特征来分析中国是否具备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条件。H-O理
论认为一国应集中出口该国要素丰裕的产品,在这里我们将H-O理论指导下的国际贸易分为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阶段、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这3个阶段。这3个阶段是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发展起来的,每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跨越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必须按照次序逐步发展。
首先,资源或劳动密集型阶段是指一国利用其先天的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的禀赋优势发展贸易;其次,资本密集型阶段是指一国在经历过第一阶段以后,在资本和相关技术上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资本积累,从而转变了自己的禀赋优势进入了第二阶段;最后,知识技术密集型阶段是指一国在经过第一和第二阶段之后,已经在知识和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拥有充足的资本来实现知识技术的生产力转变,并利用知识技术禀赋这一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
从现实情况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了,而中国仍然是处于第一阶段的,还没有足够的优势从第一阶段跨越至第二阶段。故而,从H-O阶段性分析来说,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处于第一阶段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我们按照生产对投入的要素的依赖程度对我们出口产业进行分类,传统的分类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3种类型。
由于投入要素的密集程度是在产业间相比较而言的,而且分类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的产业可能会划入不同的类型。像是张理曾尝试使用的二分法、李耀新的四分法、龚仰军的聚类法等等。
考虑到研究的便利及H-O理论应用的问题,我们这里将中国的产业只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而把技术密集型进行了相关的归类处理。然后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利用H-O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比较优势之所在。相关数据归类处理如下:
第一,中国统计年鉴中一般将进出口产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笔者将初级产品中除矿物燃油、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之外的所有项目均归类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矿物燃油、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生产过程是需要很多大型机器设备投入的,故而将其归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二,笔者将工业制成品中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归类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三,在工业制成品项目中还有一项杂项制品。由于杂项制品主要包括玩具、家具等产品,故也归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中除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后的其他项目均归结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按照以上方法,现在我们将其中的所有产品进行具体分类(见表1):
首先,我们先来计算2000-2007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出口总额(见表2)。
通过表2有关数据的相关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的进口额都呈逐年递增趋势,证明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是日益扩大的。基于以下的数据,经计算可以得出中国进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比值(见表3),并根据其比值来衡量中国的比较优势。
四、实证分析结果
从表3中的kx/lx值,也就是出口资本密集度,即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比值可以看到,其数值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是不断增加的,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增长的。
但是,我们同样看到a值是始终小于1的,结果是符合H-O理论的预期,说明中国劳动资源是相对丰裕的,而资本禀赋是相对稀缺的。同时,通过观察每年的a值,可以看到其数值是不断上升的。这虽然说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也是上升的,
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比较优势依然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最大的基础和实际。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地追求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放弃中国的目前的比较优势,不能过分地夸大“比较优势陷阱”,应当按照上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3个阶段逐步升级,并且是循序渐进地升级。
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不断保护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是现阶段的必行之举,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壮大自己的必要之路。只有经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发展,积累到充分的资本和技术条件时,才可以循序渐进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壮大资本密集型产业,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8).
5、戚淑杰.福建对美国贸易的H-O模型验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6、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200(1).
7、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