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类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2009-06-01 07:27秦素伟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机械类手臂积极性

秦素伟

在机械课程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利用课程价值分析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

加涅指出:“离开了学习者的动机……不能引起学习”。同样,离开了教师的激发,动机只能处于潜伏状态。对机械专业学生来说,机械类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都必须精心准备,挖掘课程潜力。通过工程实例并结合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就业形势,分析本课程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这门课程的工程价值、学习价值,使学生明白这不仅是一种工程技术语言,而且是学习其他机械类课程的基础和今后工作的一种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学生好奇心导课是激活积极性的催化剂

心理学表明,学生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幻想,喜欢尝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利用有趣的与课程有关的工程实践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样不但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生动机,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程内容做好铺垫。笔者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工程实际提出问题,如家用缝纫机为什么有时会踩不动?电影为什么常会有快、慢镜头?汽车发动机是怎样传递动力驱动汽车的?等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原因,并鼓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促进了学习的互动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机械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利用教材组建知识结构是培养积极性的有力保障

机械类课程知识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机械类课程知识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依据机械课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并在迁移过程中借助群体效能。在相互启发、诱导、补充中,得到弥补;使不全面、不系统、零散的知识,在相互启发中得到启迪,促进学生思维在不断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喜爱机械类课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引起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能将机械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明了地观察、理解、形成更生动的印象,并能对学科研究和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程案例并提出有关问题,把学生带入实践环境中,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例如,在介绍液压传动这一章节时,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机器人操作手的手臂上升-手臂前伸-手指夹紧-手臂回转-手臂下降-手指松开-手臂缩回-手臂反转-原位停止这一过程。再结合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原理进行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继而领悟知识的重要性,产生求知欲。

五、利用教具动手操作是增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演示教具,操作学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多种感官协调地进行活动,从而获取知识。

在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让学生们分组动手制作木质四杆,用教具进行操作演示,得出曲柄存在的条件。同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机构急回特性的定义、存在的条件以及机构死点的存在的位置并分析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出来的机构特性,其成功感、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深切感受到机械类课程的无穷奥妙,自然而然对机械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创新研究放飞思维是延伸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教育要创新,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为此,可以通过开放课堂或在课外举行一些学习活动,如科技兴趣小组、小制作等。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组织学生结合实际操作发表想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中进行碰撞,相互交流,在思考中相互接纳。由于思维未经受到限制,想法就会有一定的广阔性、求异性,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猜你喜欢
机械类手臂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手臂上的抓痕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
抱手臂的娃娃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