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王莹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比同龄人更早面临社会的考验,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学习能力低、思想品德差、自理能力弱、心理障碍多等,因此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解决对策进行调查和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职教中心电脑学区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被调研学生各因子均值中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人际关系等八项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这四项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这说明以调研群体为代表的职业高中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职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剖析
造成职高新生上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既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素质的缺陷。
首先,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道德水平、思想品质、处事原则等方面都对子女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发展、轻思想心理教育的现象,造成学生适应力、协调力、受挫力差。另外,单亲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增多也容易使子女形成性格冷漠孤僻、自卑多疑、人际关系淡漠等特征。其次,学校环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应试教育带来的繁重学习任务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烦躁、自卑、忧虑、缺乏生活兴趣、性格不开朗等心理倾向。在社会因素方面,剧烈变动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不断升高,择业的困难,毕业后的出路茫然,使得职校学生望而生畏,无所适从,产生困惑、迷茫和不满等心理。
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个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有很多学生存在着人格缺陷,表现为孤独冷漠、多疑冲动、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批评和建议、人际关系困难等;二是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和正确性,许多学生期望值过高,自控能力差;三是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从而产生悲观、失望、消沉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出现攻击型和反社会的人格障碍。
对绍兴市职教中心电脑学区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得出的图表数据同时显示,男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值均低于女生,且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人际关系等五项的数据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以调研群体为代表的职高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其原因可能与性别特征、男女青春期开始时间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化有关。女性天性比男性胆怯,性成熟早,感知细腻,情感上脆弱,性格上的依赖性强等。同时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使进入青春期后的女性自我评价有所降低。
二、职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首先,应该着重改善职高学生的环境因素。对职高学生来说,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后者中的教育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课程设置等)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主要从教育因素入手,改善学生所处的环境。
其次,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对学生思想言行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对学生某些严重错误或过失要进行“低调”处理,采取宽容爱护的态度进行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能抚慰他们扭曲的心态。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解决途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绍兴市职教中心电脑学区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学生的心理现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相对的解决途径也不能完全一样。对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应以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对大多数学生,应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而对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应以优化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层次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还应多样化。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分共性和个性的。对共性问题应面对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教育;对个性问题,应以专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加以开展。
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应注重全程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全程性,即坚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全面性,一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二指要树立整体观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效性,指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效。
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同步优化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质。根据调查,师源性和家源性的心理问题在职高学生中大量存在:51.54%的中职学生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不是打便是骂,8.02%则对子女不管不问,54.31%的学生的父母关系很糟。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和不好的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从而降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外,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