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签韶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同时也是从理性到理性的同化迁移。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要变“重结果、轻过程”为“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为此,不能忽视学生思维的每一个环节。
1让学生看,充分感知。感知是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是思维等认知过程的源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和再认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利用形象物体来发展思维,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步骤:(1)比较圆柱体(模型)和圓锥体(模型)的底面积和高是否相等。(2)实验。(3)总结。在此基础上,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结果。
2让学生说,充分明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教学时,我们要从知识的特殊性人手,由表及里,由小到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尽量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不失时机地训练与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合理而精炼地陈述概念、法則、定律的形成和发展。对重要的知识更要通过适当的重复讨论来组织指导和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使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掌握。
3让学生做,充分领悟。数学法则、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重公式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方法发现规律、领悟道理,训练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是这样组织学生操作的:(1)把4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照上面的样子摆3排,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分別是多少?(3)在上面再摆一层,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这三个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物体所包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即:每排有方木块个数×排数×层数,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排方木块个数、排数、层数之间的联系,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参与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充分领悟,真正掌握了公式的由来,发展了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