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
记得那个除夕夜晚,窗外礼花声此起彼伏,电视里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大家兴奋地聚在一起,空气中洋溢着喜庆与祥和。外公看着眼前逐一被端上桌的佳肴,忽然很感慨地说:“我来给你们讲个关于‘一顿饭的故事吧……”
那时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外公作为青年教师从城市分派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那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不佳、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农民有限的耕地所能产出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大伙儿的需求。
一天晚上,外公和几名同去的年轻教师一同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从早到晚的辛劳,食不果腹的无奈,使他们备感疲惫。一片寂静之中,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显得尤为响亮。大伙儿面面相觑了一阵,都尴尬地笑出了声。这时,有人提议:“要不,咱们把饭票凑凑,去换一顿结实的白米饭来怎么样?”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马上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大家顾不得以后可能要过更加节衣缩食的日子,赶紧从衣服里掏出饭票凑起来,最后交给外公,派他去附近人家换米饭。
说到这儿,外公笑着摇了摇头,似乎在感叹曾经的年少轻狂:“然后,我摸着黑出去,连找了好多家,最终才寻到个愿意换5斤大米给我们的农户。那时的人可真是淳朴厚道啊,当他们听说我们的情况后,便主动帮我把米煮了,好让我一回去大家就有香喷喷的米饭吃。为了让大家吃得高兴点儿,我还拿自己的一支笔换了5根酱黄瓜。哈哈……”
等外公回到了寝室,室友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跑了过来,拿过自己的饭盒,甚至有人连筷子都不拿直接就用手抓来吃,外公也早已承受不住一路忍受着的饥饿的煎熬,分完黄瓜便像大伙儿一样狼吞虎咽起来。
“哎,当时大伙心里甭提有多幸福了。其实,哪怕没有那根黄瓜,光是喷香的米饭就足够了,大米饭才是人间第一美味呐。”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外公又像在自嘲似的摇了摇头,“当时啊,吃了不一会儿我就开始着急了,这满满当当的饭怎么一下子就快没了呢,然后啊,我就特别控制自己的速度,两斤米饭硬是用了5分钟才给吃完,哈哈……”
或许今天的我们会对老人家一辈子珍惜一碗白米饭感到不解,但是,对那些从贫苦中坚持到今天幸福生活的老一辈而言,他们的珍惜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今日生活的知足,更是对祖国从满目疮痍到繁荣昌盛的由衷喜悦。从一顿白米饭到今天丰盛的佳肴,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变,更是伟大祖国从成立到成长,从在逆境中坚持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