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元 罗盟萌
调查实施:翁云骞汪元高利顾亚敏钟涛
撰文:汪元罗盟萌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09年2月6日,国家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话题,激起了强烈反响。
某网站关于“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调查吸引了26万余名网民投票,赞同取消分科的比率接近54%;新浪联合CCTV做的调查中,支持者占55.6%;农工党北京市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76.6%的人赞成取消文理分科。
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 赞成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颇高。不过,这些声音来自社会人士,而这项改革的实施对象,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广大中学生是怎么想的呢?
中学生天地杂志社挑选了浙江省内三所高中的323名学生(其中高一137人、高二186人),就“是否应该取消文理文科”展开了调查、采访。
·调查·
1. 你赞成取消文理分科吗?
a赞成31.89%
b反对44.27%
c待定,看具体措施22.60%
d其他1.24%
2. 你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之争的聚焦点是什么?
a能够减负14.86%
b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49.54%
c教育制度及应试制度改革31.89%
d其他3.71%
调查显示,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同学占多数。而在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学生中,高一学生明显多于高二学生。
3. 取消文理分科之后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
同学们各抒己见,答案归纳如下:
消极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消分科将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在某些学科领域的专长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会在未来影响其就业。
学生精力难以集中,不利于深入学习。
积极影响:
有利于拓宽视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的教育模式将更趋近国际化。
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其他:
如果其他环节改革力度跟不上,取消文理分科也只是形式,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4.如果由你来制订一种制度,该制度既有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又能减轻学习压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同学们的建议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改变课程的排列和选择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比如:
设置一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设置文科班、理科班、综合班。
文科、理科根据难度,还可以分得更细,如文科一、文科二;理科一、理科二等。
②适当变革考试及各种选拔制度。比如改革现行的中考、会考、高考制度,改变高校录取唯分数论的传统等。
③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进度,重新编写中小学教材。
④中学应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从社会实践中体现。
⑤安排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取消不必要的作业和考试。
⑥将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延长或者缩短。延长是为了减轻负担,缩短则是为了更早进入大学深造。
·观点·
本刊记者来到杭州高级中学和同学们座谈。关于文理分科这件事,大家都有许多话想说,有理解,也有反对。
我 反 对
何欣(高二女生):许多天生没有理科头脑的人怎么办?
我反对取消文理分科。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理科差,恨不得数学都不学。取消分科就意味着还要学理化生,那压力就更大了。我们文科班大部分同学都是这种情况,有不少同学很喜欢文科,学得也不错,但数理化生就是学不好。这部分人可占了不小的比率。如果不分科,势必会影响这部分人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都偏重对“全才”的塑造,以至于培养出大批学而不精的非实用型人才,大大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剥夺了许多“偏才”的受教育机会。既学这个又学那个会造成什么也学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经历了必要的“扫盲”阶段以后,完全可以向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这才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整个社会也有好处。
黄嫣婷(高一女生):我们早已具备专业学习的基础。
我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学习的渠道很畅通。现在的学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们比大家想象中成熟多了。很多人觉得,十六七岁的人对一切都还懵懵懂懂。我认为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已经有能力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自己擅长什么,将来想专攻哪个方向,我很早就有了打算,我周围的许多同学也是。我们早就开始思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之后从事怎样的工作这些问题。
而现在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脱节的。我听许多师哥师姐说,进了大学很多人会迷茫,高中里会做题目能考高分是优势,可进了大学这些都变得一文不值。
18岁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而我们要到18岁上大学以后才慢慢进入专业学习,之前要把学习的最佳时期浪费在应付各种各样的科目上。而现在,要在高中阶段取消文理分科,在大学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等于又要把人才专业化的时间往后推。一个人要到20岁才开始步入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是一种浪费和损失。
高中文理分科、大学进一步选择专业方向,我认为这个设计非常合理。到了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是大学前的准备阶段,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做好过渡。要提高人的全面素养,完全可以在小学、初中去慢慢做好这个铺垫。
其实,当下取消高中的文理分科并没有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效用,因为应试教育还是以考试科目为重的。就拿文科学习来说,小学一带而过,初中政史地都是开卷考,我们现在文科班在恶补的知识很多都是初中甚至小学课本上就有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小学、初中普遍都不重视历史、地理、政治,导致大家的基础十分薄弱。因为高考这场最重要的考试在高中阶段的尾声,所以文理之争就会在高中阶段出现。说实话,如果一路上来,学校本着素质教育的态度把大家的基础打扎实,从小就重视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今天根本用不着来讨论高中要不要分文理这个话题。
楼原达(高二男生):取消文理分科不等于能全面发展。
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就可以让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绝对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我觉得这是教育者的自我安慰罢了,他们认为我全都教给你们了,你们就应该全面了。至于怎么学,每门功课学到什么程度,学出什么效果,他们就不管了。其实,哪个学生不期望自己综合素质棒棒的,文理双全,要是除此之外还有余力学点自己喜爱的选修课,那就更好了。比如美国高中生不分文理,还有很多课余时间,德国高中生可以学伦理学,他们不必在高中花那么多精力在那些上了大学就没用的东西上面,比如说拼命做刁难人的考试题目。
我 中 立
俞泓嘉(高二女生):分不分无所谓。
我从来没犹豫过选文还是选理,我也不觉得取消文理分科有讨论的必要。我没大家这么偏激,我觉得教育部门已经很努力了,努力想对现状作出一些改变。我想,在改革的大环境中,顾好自己就好了,将来是我们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我们。分就分,不分就不分,学六门和学九门都是学,其实我没觉得现在我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学得有多辛苦。(小俞说到这里,周围同学一片哗然,道:你是天才尖子生,文理双优,我们可没那么聪明,我们好累啊……)
王典典(高二女生):有必要,但没有可行性。
我和我妈妈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年级中语文考最高分的人是理科班的。妈妈说,语文到某种境界,光靠感性思维去体验是不够的,也需要理性思维去分析与判断。而这点恰恰是文科生的薄弱点。从这个角度说,取消文理分科确实有好处,至少可以强迫大家去锻炼大脑中原本不发达的部分。全科学习能让文科生学会条理清晰,让理科生变得感情丰富。
可问题是提倡要改革教育制度的都是如我妈妈一般的中年人或者早已脱离实际教育岗位的领导干部。没错,他们是出于一种让事情变得更美好的善意,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学生现在有多苦。如果单靠取消文理分科来达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目的,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一点用也没有。文理分科要改,那整个教育制度全都要配套地改,小学、初中、大学的教育要改,高考模式也要改。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动作。
所以,取消文理分科有利可言,但是在现阶段没有可行性。
张健鑫(高一男生):想多学一点却没有力气。
我觉得文理分科会造成的结果是,初中毕业一个个好好的人进入高二以后都成了“半残废”——文科生缺乏科学素养,不理性;理科生缺乏人文素养,不感性。文科生和理科生还互相看不起,相轻相贱。
本来,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我都有兴趣,都想学。可是现状是,要么不让我学其中的三门,要么让我学得累死。
也就是说,文理分科,我会有遗憾。文理不分科,我会累死。
所以我想,大家争论文理要不要分科没有用,关键是要把负担降下来。不要像现在这样,连想多学一点的人都没有力气学,十分悲哀。
我 维 新
朱粲(高二女生):文科生可以不学理化生,理科生不能不学政史地。
我觉得文科生可以不学理化生,但理科生不能只学理化生,还应该增加政史地的学习,因为事关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事关现在大家都很看重的情商。
一个理科班的同学有一天跟我说:“我终于知道了!原来钱钟书是女的!”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她和杨绛先生是两口子嘛!”我听了真的很想扁他!我希望这样的笑话不要一次次出现在某些理科生的生活里。他们连起码的人文常识都不知道,更别提素养了。今后怎么和人交流呢?总不可能和人聊天的时候只聊二极管吧!将来谈恋爱都会成问题。
当然,我这么说肯定会有理科班的同学来反驳我,觉得我们文科生科学素养也很弱。但问题是,他们学理科整天只是做题和演算,也不代表就具备了科学素养。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我觉得国学教育应该作为一种中国特色来坚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不仅仅是建设国家的需要,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陈思言(高一女生):希望实行选修制。
我从小就很喜欢政史地,但我文科理科各门功课都挺平均的。我的理想境界是将来可以拥有国外大学的文理双学位。下个学期就面临文理分科了,我想这个选择对于我来说会挺难的。有些人说,不用矛盾,选择理科可以业余学习文科,两者兼顾。这是不现实的,至少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到,脑袋就这么大,以现在的学习负荷来说,选择理科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你不可能有时间再去兼顾什么。
其实我觉得现在大部分人都是重理轻文的。大部分的高中也是理科班多文科班少。我妈妈就让我选择理科,因为上大学以后理工科专业多,将来就业的机会也更多。而学文科的人选择的余地就少一些。在网上还看到有专家建议,文科理科成绩都比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读文科,因为理化生基础差比较难补,而政史地恶补一下进步空间比较大。在这样的暗示下,文科班似乎成了“不太聪明的人”才去的地方。选择文科的人仿佛就成了一个失败者。
希望将来可以实行选修制,大家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来修,不必拘泥于文科、理科。
郑一麟(高二男生):不如把教材改得好一点。
上头琢磨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有这时间还不如去把教材改得好一点,把教育理念提升一下呢。要知道,我们就算学文科,考试的时候也要你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哪一年相遇”这种问题。仿佛不这么考,就没有办法分出高下来。
???
这项涉及中学生切身利益的改革提案确实牵动着每个中学生的心。议论之余,同学们有许多疑问,这几个大大的问号代表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时间???
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否能通过学习政治、地理、历史来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否能通过学习化学、物理、生物来实现?
在大环境下,不改变初中、小学,单在高中作出改革合适吗?
能不能不要让我们当小白鼠?能不能想周全了再改革?
取消文理分科后,考试制度的改革能跟上吗?
如果文理不分科了,9门功课时间如何平均分配?请注意——一天只有8节课,还要保证1小时的运动时间,上下学时间还要错开早、晚交通高峰——这些也是教育部要求的呀!
·视野·
时间,还是时间。无论在调查表中还是采访中,关于分不分文理科的话题,记者看到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时间。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如何考——需要变革的很多,而时间总是嫌不够。在一切还未有定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学生们拥有怎样的时间表。
香港中学生Amy的一天
出场人物:Amy陈香港港青基信书院中三学生
6:00起床,匆忙早餐后就奔赴学校。父母给Amy选择的这家英文中学在香港的最西边,而Amy家住在香港的最东边。每天来回三个小时花在路上,每年交2万元学费,为的就是这所中学的英文教学环境。毕竟香港目前的官方语言还是英文,而学好英文对将来入读国外大学来说会方便许多。
8:00学校晨会。学校老师会带领全校学生一起祈祷、唱圣诗,宣布一些课外活动信息。
8:30~9:00早读课。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似乎在哪里都一样吧。
9:00~15:45密集的9节课,课间每次休息10分钟。
15:45~16:30课外活动。虽然学校是下午3:45就放学了,但Amy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因为这些会记录在学生的档案里面,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资料。
18:00~20:00家庭时间。和爸爸妈妈共进晚餐,交流一天的学习生活。
20:00~22:00温习预习功课。Amy花在预习上的时间很多,因为全英文教学模式下如果不事先预习,上课会听不懂。就拿新开的化学课来说,全英文的课本有很多生涩单词,在啃化学方程式前,还要弄明白那些龙飞凤舞的单词,Amy基本上每一堂课都离不开电子词典。她明白这对她的英文有帮助,可学习的过程总少了些乐趣。
学校的课外活动很多,有校园电视台、环保组织、红十字会组织、运动协会等等。但学业的压力更大,香港中学生只有1/5多一点能入读大学,Amy不敢放松。虽然从2009年开始,他们这一届的学生将不用经历中五的会考和中七的高考,取而代之的是中六的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这次考试是大学的录取门槛),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她就更没有理由放松了。
Amy说新学制有4门主修课——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等同于内地的文科综合)。此外,还有3门选修课,可以全文或者全理,也可以文理兼修。她比较倾向于选文科,希望到了那时,学习压力会轻一些。
日本中学生伊藤的一天
出场人物:伊藤 日本某高中一年级学生
7:30起床,穿制服,早饭后步行去学校。沿途女生的制服短裙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哦。
8:30到校。低年级的学生要打扫社团用的房间。
8:45就是老师“冒个泡”,讲讲有关事项。
9:20~12:30上午4节课,课间休息每次10分钟。
12:30~13:20午休时间,拿出妈妈做的便当美餐一顿。一般学校不提供食物,要求母亲给孩子带便当,以体现母爱。
13:20~15:40下午3节课,课间休息每次10分钟。
在高一,大家都学一样的科目——语文、历史地理、公民(包括现代社会、伦理、政治、经济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保健体育、艺术、外语、家庭、情报(相当于信息技术)。到了高二就分为文科、理科和普通。文科不用上数学课是最大的特征。理科不用上体育课是最大的特征。“普通”最大的特征就是没特征(在私立学校,这个班同学的学习能力是最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是个非常注重专业人士的国家)。伊藤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他将在高二申请进入理科班。除此之外,日本学校还有一些相当有特色的科目供学生选择。伊藤选修的是柔道、剑道和家政,学柔道、剑道是为了使自己更有男人的魅力,而学家政是因为家政课上女生们做的各式点心真是太令人期待啦,哈哈!
16:00开始社团活动。同学们当中分为三个阵营,一部分参加体育社团,一部分参加各种文化社团,而另一部分人被称为“归宅部”,就是什么也不做直接回家的人,这部分学生占到40%。
18:00~21:00私塾时间。想考名牌大学,这是必不可少的。私塾里会根据你的水平给你分班,然后开始折磨你。一般上到21:00(日本规定未成年人21:00以后不能在街上游荡,不然警察伯伯会来收容你的)。上名牌大学一直是伊藤的追求。早一点开始补习,将来选择的机会可以多一些。
伊藤小学时和父母来中国生活学习过一段时间,他的感觉是,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压力几乎是一样重的。竞争有多激烈,压力就有多大。只是日本大学的自主招生体制已经比较完善了,所以在报考时候机会相对多一些。
日本上大学分推荐和一般入试两种,推荐又分一般推荐和指定校推荐。指定校推荐和中国的保送差不多。而一般推荐是指拿着老师或学校的介绍信跑到自己想考的学校去,选拔方式由各个大学定。一般入试就复杂了。考国、公立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达到你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以后,你就可以去那所学校参加该校自己命题的第二轮考试。全国统考一般都在2月份。私立大学的考试方式可是五花八门,文科的可以只考语文、英语,外加一门自己喜欢的。理科的可以考数学、英语,然后理化生里选一门考。还有些学校面试一下就过关了,有一技之长的更是轻松。4月,樱花飞舞的时节,就是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时刻了。
德国中学生Judith的一天
人物:Judith德国St.Benno文理中学高中二年级女生
6:30起床。
7:30~16:00学校上课,45分钟一节课。
17:00~19:00回到家与家人共进晚餐,和哥哥妹妹一起看电视、聊天。
19:00~21:00做作业2小时:数学1小时,化学半小时,德语作业就是看课外书。
21:00~22:00弹钢琴1小时。
22:30上床睡觉。
Judith上的是文理高中,德国文理高中的学生目标都是考名牌大学,所以比许多同龄人辛苦。一般高中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如果是文理高中则要上课到四五点。这对Judith来说是种考验,因为德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十分轻松,小学只有上午上课,下午就自己玩。初中的下午也基本上可以自由支配。
不过,进入高中的优势是慢慢能掌握一些主动权,譬如可以为自己选课。在文理高中,你需要为自己选9门必修课,不过不能选全文科或全理科,要适当搭配,其中包括一门外语。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两三门选修课,比如伦理学、艺术、法律等等。Judith选的9门课是德语、数学、化学、政治、音乐、体育、计算机,历史、英语,选修法语。
高中毕业成绩叫Abitur,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申请大学要参加的考试,这个你可以在你的9门必修课里选3门进行考试,最后算平均分。而剩下的几门课参加会考,算会考成绩。大学录取时,主要看那3门课的平均分。德国计分和中国很不一样,1分最高,2分良好,3分中等,4分及格,5分不及格,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比如3.3分。
Judith选了数学、德语和政治参加升大学考试,她主攻数学,这门课的课时也特别多,而学习内容已经开始深入到高等数学。这也是德国高中的特色之一,如果你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想往专业发展,那么你可以在高中就学到与大学接轨的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