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崇生
一、 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管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即学校”部分就是要“把整个社会或乡村当做学校”。它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一) 抓养成,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化
1.养成教育课程化。我校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归纳成10个常规,通过学习,反复训练,认真落实,使之内化为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早餐”课程化,课程目标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爱惜粮食的习惯。课程内容和操作程序为:饭前三件事——洗手、分餐、定位;进餐做到“四不”——不偏食、不浪费、不走动、不说话;餐后要求“五净”——双手净、桌面净、衣服净、地面净、餐具净。此外,升旗仪式、放学路队、课间操也都实行课程化管理,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2. 制定要求,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易松散。我校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制定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如六个生活好习惯: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定期收拾自己的房间,物归原处;有较规律的作息时间;学会检查自己的衣着,保持整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感谢、赞美别人,与他人分享好东西;做错事时敢于面对,主动承认。又如六个学习好习惯:写作业时不做别的事情,写完后仔细检查;自觉安排好做作业时间;遇到难题,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每天都有一段课外阅读的时间;及时改正作业;敢于质疑,喜欢积累等。
(二) 育情趣,让民族体育焕发时代生机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大课间活动。如由我校老师自编的“蚂拐舞”,融具有浓郁壮乡民族特色的蚂拐舞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于一体,还有抛绣球、走板鞋等活动。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具有壮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并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接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享受了别样的乐趣。
(三) 抓活动,丰富学生人生经历
1. 精心组织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我校把“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组织老师编写《安全教育三字经》,利用早读课让学生诵读,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受教育。如开展交通安全警示、灾情发生逃生安全演练、防游泳溺水、防火、防触电、饮食卫生等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精心组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归宿,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因此我校积极在社区、街道、商店、部队、郊外等地开展相关的生活教育活动。整个社会就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二、 以生活教育理论引领教师的学习提高
(一) 抓自身学习,为营造终身学习氛围作表率
陶行知主张,“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师、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作为校长,一定要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做学习型领导干部。校长必须带头学习,带头钻研,掌握前沿知识和信息,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创新工作。
(二) 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学习成为师生的习惯
1. 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开设了语文课外阅读课和诵读经典课两门校本课程。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延伸,旨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加强阅读指导,开辟广阔的语文阅读天地,内容包括导读课、赏析课、展示课、读书笔记交流等。二是以《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名篇为诵读经典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我校还开发了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作为诵读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接受教育。
2.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我校要求,一是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1—2本教育理论经典名著;二是以自学为主,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图书室现有藏书,鼓励教师阅读中外名著,背诵经典诗文,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四是每学期双周三下午4:30—6:00为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三笔字”、简笔画、朗读、教学反思、即时评课、经典案例分析等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讲座和交流活动;五是开展“每周一记”活动;六是每年召开1—2次读书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七是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八是结合“十一五”课题开展“诵读经典课”“课外阅读课”的研究课活动,每学年分低、中、高年级各上一节研究课。
3. 开展学生读书活动。为营造书香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我校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学校广播站周二至周五开设了“诵读时间”,由各班推选一名“诵读小能手”轮流通过广播站向全校背诵经典诗文。二是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工作,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窗户洋溢着浓郁的书香。要求每个班都有一个响亮的、能体现本班精神的读书口号。三是各班级在每节课课前五分钟开展“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博览会”“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之成为课前常规,并要求科任老师在第1次铃响之后进入教室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四是养成 “走进教室就看书”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五是鼓励订阅报刊。六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七是各班开展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卡、读书资料剪辑等读书实践活动,教师做好对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 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让家长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家长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要求家长做到:一是根据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园地,营造好读书读报的氛围;二是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保证孩子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三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并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四是听孩子讲述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五是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籍作为奖励;六是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喜爱的课外读物;七是家长督促或指导学生完成家庭阅读作业,并及时写下读书意见或建议;八是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并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纸杂志。
此外,我校加强了读书活动的评价机制,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和交流活动。每学期期末开展“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读书榜样,使学生热爱读书。
(三)抓教师培训,不让“木桶效应”发生
在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今天,忽视对后勤管理人员、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校这个木桶上最短的木板,制约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学校领导层的素质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因而学校领导更需要更新知识,改变观念。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是由相应的人组成的,任何一层人员知识能力的落后都有可能变成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是丰富而博大的,他用他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道路,而我们应将这些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我们自身和社会的实践,在不断实践中来证明它、理解它。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