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趋势及备考策略

2009-05-31 02:31黄蔼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9期
关键词:文段文意实词

黄蔼北

命题特点

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考查的具体阐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分为“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层级。考查的能力点十分稳定,几乎每个层级都会考到。但是,2009年高考对文言文各能力点的考查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相对集中。2009年高考语文卷中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南卷、广东卷等9套试卷都考到了文言虚词,考查的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为、乃、者、于等,且以选择题为主。

2.考查分析综合题。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考查,主要是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个考点进行考查,2009年高考有些省份不仅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赏析,甚至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如上海卷要求考生对文本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进行赏析,天津卷对鲍叔牙品德的赞赏和齐桓公善于纳谏的赞叹等。这都表现出文言文的综合性考查逐渐加强的趋势。

3.文言文试题分值基本稳定。2009年高考语文对文言文所赋分值保持在19分到22分之间,即四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实词、虚词、人物性格和信息的概括,主观题一般设置两道翻译题共10分或一道断句题、一道翻译题共10分。

4.选材范围渐次扩展。从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范围来看,表现为三方面:选择二十四史传记材料,如广东《宋史·李迪传》等。选用古代文人散文,如浙江卷选用苏轼《宝绘堂记》、安徽卷选用明代文人杨士奇的《游东山记》等。选用多则材料,如湖北卷以苏辙的《孟德传》为主,间辅以苏轼的《书〈孟德传〉后》来考查;又如上海卷,一贯都是用两篇古文来考查。但无论怎样,文言文取材上都注重选用较为浅易的文段,主要考查考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考生在信息的筛选、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所有考题,均能够严格遵循《考试大纲》中有关考查考生理解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规定。

命题趋势

从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可以预测2010年高考这类题将会体现“两不变一变”的趋势。

1.内容和题型基本不变。在内容方面,文言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归纳要点、翻译句子等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在题型方面,2010年高考依然会以选择题、翻译题为主要题型,同时会辅以简答题、断句题等来考查。

2.设题角度基本不变。考生解答文言文考题,要在对其整体把握、全面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也正是命题者始终保持的命题角度。解答文言文试题要以理解为切入点,切忌死记硬背。特别是文言实词题,不要求考生死记实词的每个义项,只要求考生理解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把这个实词的解释代入文中,能够使上下文语意贯通且合乎语境的就是正确的解释。

3.文本选材将会有新变。2009年高考语文卷中涉及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有13套,所占比例较大,预计2010年高考中,命题者将会对古代散文略有侧重。古代散文、阅读可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至少会和人物传记“平分秋色”。

备考策略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无论选用史传文还是选用经、子、集,文言文的考查思路基本不变。在新课程教材中,文言文占了极大比重,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按照“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原则,充分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还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文考查常识。

2.认真抓实,提高能力。首先考生要善于借助文段的标题、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实词解释题和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因为这些选择题选项中错误的只有一项,其中的文意分析题中即使错的也只是小问题,不会影响到文意。利用好实词解释题,文中部分难懂的词语意思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利用好文意分析题,也就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全文内容了。

3.攻克翻译,力争高分。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先要读懂原文,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梗概,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及境遇,然后综合运用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次,然后将原句翻译出来。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即准确翻译,忠于原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文句流畅,鲜明生动。

猜你喜欢
文段文意实词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