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
新课程非常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为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能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教与学的关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能使人的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1.利用多媒体设计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时空跨度较大,而且有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比较抽象,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难为易。
如1.3节《地球的运动》中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flash制作立体地球在宇宙空间的运动,然后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有何变化?为何有四季的更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从地理教学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老师必须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地质构造类型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不同的岩层,然后做成背斜、向斜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又如:把小竹片弯曲成山地形状,不断用力,可以看到竹片顶部断开,而竹片里面却是相连的,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就能说明为什么背斜成谷?
二、利用地图,设计问题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地图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因此围绕地图设计问题,就成为教师备课的关键。
1.用图激趣。设计有兴趣的读图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当讲述“日界线”的时候,让学生阅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提问:早晨从斐济坐飞机去西萨摩亚,3小时后到达。有人说,这种情况叫做“今天出发,昨天到达”,这是为什么呢?
2.用图设疑。教师可以根据地图提出一些学生误认是对的、而实际是错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促进思考。例如,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凡是有北回归线通过的国家,都有热带沙漠,对吗?
3.用图比较。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可以找出地理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例如,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比较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和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的成因有何不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和我国的温带草原成因有何不同?
4.用图促思。通过地图,为学生的思路“架桥铺路”。例如,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让学生首先读出南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状况,总结出分布规律,然后再分析原因,这样学生对海陆分布破坏大气环流这一难点就容易理解了。
三、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抓住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学了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
1.抓住学生错误来设问。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形成对某一知识的认识错误,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些错误的认识来设计问题。如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时,不少学生会认为凡是经度为东经的地方都在经度为西经的地方的东方。针这一错误的认识,教师可设问: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40°N、120°E,旧金山的位置大约是40°N、120°W,北京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很多学生会回答: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此时教师提出:我们的判断正确吗?请大家看世界政区图,从图上看北京在旧金山的什么方向?学生不难判断北京在旧金山的西方。这一矛盾的产生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其探索真知的欲望,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入地图上的方向教学。
2.联系生产生活来设问
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新的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体验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例如,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可以结合水池放水时,漩涡的转动方向来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这样他们一定会有成就感,学习兴趣会更浓。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