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语文 体验成功感

2009-05-31 07:45蒋建芳
新课程·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小手枝干教者

蒋建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孩子们期望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用心体验,既无束缚也无框架,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孩子有心理安全感,处在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探求中商讨,在无拘束中交流,让他们想讲、想说!基于这一要求,笔者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真正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摘要与本人的见解:

一、圈圈 画画 说说

课堂上老师们常常这样说:“请大家自读课文,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并写上批注,然后谈一谈你的体会、感悟或看法,有疑问之处做上记号,然后共同讨论。”这一要求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时学生独特的见解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疑问之处会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独特之处。如《黄山奇松》这一课,有的学生就大胆质疑:“迎客松与送客松有什么不同之处?”顿时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看图就知道两种松树的枝干不同,送客松的枝干向下伸出,就好像送客人的手势:“请!”而迎客松的枝干是斜伸出去的,好像是伸出手来迎接客人。有的说迎客松的枝干遒劲,而送客松的枝干蟠曲。仔细看看,真是这样,他们观察仔细,言之有理;图文结合,畅所欲言。

但是宽松式课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因开放而超越预设的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弹性灵活的教学,鼓励学生即兴创新,获得智慧的生成。

如某教师在教《赤壁之战》一课时,讲到“周瑜”这一人物,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我我……”有学生说:“我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学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一堂好课被他们的无拘无束搅乱了。这时教者为了不让正在兴致上的学生扫兴,换个形式,随手在黑板上写上“说三国”这三个大字,将这节课变成了口语交际课,这时班上的学生兴致更高了,个个跃跃欲试:“老师,我知道‘三国有36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三国中有好多故事:‘草船借箭、‘夜走麦城、‘淝水之战……”“老师,我最佩服诸葛亮,他‘七擒孟获,六出神山”“他神机妙算,知天文地理……”教者默默地欣赏着他们那种兴奋的笑脸,倾听着他们动听的内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知道得真多,这节课教者机智灵活,并没有鲁莽地与“岔”出来的美丽擦肩而过,而是变换教法使学生交流得更起劲,让大家知道得更多。虽然教学任务没有依照原定计划完成,却自然生成并达到了另一个新目标:了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和《新课标》的“大语文教学观”不谋而合了。

二、读读 演演 说说

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精彩之处的朗读更能将人们带入某种情景和融入某种感情之中,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体现出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每当老师说“请你用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大家来比一比谁读得好”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信心十足,都想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们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地读出感情,不得不将你带入如痴如醉的境地,也不得不让你佩服他们的天赋。

如教师在教“半截蜡烛”一课中,师:“小女孩杰奎琳挽救蜡烛怎么会成功的呢?假如老师是德国兵,你来读读试试看,能否打动我的心。”

学生通过几分钟的练读,都纷纷跃跃欲试。第一个小女孩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们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把小手一伸,老师表情严肃,摇着头说:“不行,蜡烛不能给你。”教师言表,显然说明该生没读出娇气稚嫩的语气。“谁来读?”许多学生伸起了小手。又一生读,“司令官先生……”师:“我可以考虑。”言外之意还是没读到位。继续练读,让学生自己揣摩语气。接着又一生举起小手要求读,“司令官先生……”师:“你多像我的女儿,真的打动了我的心,给你吧!”顿时学生拿到了蜡烛,喜上眉梢,成功感油然而生,引起了孩子们的自豪感。反复朗读,激起学生智慧的浪花,深挖了文本的内容,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并且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为“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跃动着人性的魅力”的动态过程,使学生乐在成功之中。

三、唱唱 问问 说说

音乐伴随课堂也是常见的事。如《七颗钻石》一文,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

文中有这样一段: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当老师让同学在读中感悟伟大的母爱时,一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突然想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老师:“那你想唱吗?想唱的话就唱给大家听听吧!”这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唱起这首动情的歌曲,在座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无私的母爱之中,并且为他的大胆举动而赞叹。

学生在无忧无虑的心境下学习,就会大胆地说出他想要说的。当教到“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七颗星星。”时,一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唱一首歌,”师:“好啊,你唱吧!”一个学生唱,其余的都和了上去。一曲《爱的奉献》在教室里回旋……

投入了真情,学生就思考得深入,一声质疑:小姑娘如果不愿将水给过路人喝会有七颗钻石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天上不是没有这七颗星星了么?问得好!随即教师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重新体会文章的主旨:希望小朋友们做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人。

这样一个开放、和谐、平等而洋溢着民主气氛的交流,是充满睿智的交流,是师生间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是智慧火花的碰撞。孩子们在轻松中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快乐,然而能真正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小手枝干教者
何 芳
树叶一片片落下
大手牵小手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大手牵小手 快乐一起走
百万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