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存
保障规律是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基本规律体系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用以确保军队信息化建设能在有利的条件或环境下顺利、高效地进行。鉴于一个国家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军方的事,而是涉及这个国家的诸多方面,因此保障规律的内涵相当宽泛,涵盖国家和军队的很多领域。
社会保障
如前所述,军队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军队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因此,社会保障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种基本保障,它能奠定军队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要打牢这一基础,就必须快速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各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是:大力开发先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核心信息技术:积极培养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人才,提高全民信息意识: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不断提高社会网络化水平: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信息经济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权重。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只是为军队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不能说社会信息化的提升会自然而然地带动军队的信息化发展。要使社会信息化切实带动军队信息化,还必须在国家与军队,地方与军方之间建立一整套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构建军民联通的顺畅渠道。美、英,日等国就是因为建立了相应体制和法规保障下的这种畅通渠道,它们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才得以从社会或民间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财力、智力和技术资源,使军队信息化发展得以快速进行。
文化保障
像社会保障一样,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文化保障也是一种基础性保障,是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人文条件。要搞好文化保障,最重要的是在军队内培育创新文化。这是因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军事工程,不开拓创新将一事无成。
培育创新文化,要做好三件事:其一是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言行,褒奖创新人才;其二是转变军事思维方式,即教育军人变机械化思维为信息化思维、变要素型思维为体系化思维、变单向型思维为多向型思维、变现实应急型思维为未来前瞻型思维、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变保守型思维为创新型思维;其三是革新职业教育,在军事院校教育训练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美军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进展快、效果好,与其强调培育与倡导创新文化密切相关。美军2003年颁发的《美国国防部转型指南》明确指出,应培育“鼓励创新与冒险的军事文化”。美国总统布什和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多次讲话,要求美军在军事转型中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新。
人才保障
军事人员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军事领导人是军队信息化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任何事情,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都是由人去做的。因此,人才保障也是一种根本性保障,它主要是指大胆启用或重用开拓型军事人才,特别是开拓型军事领导人,使军队信息化建设不断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美军在信息化建设中就重用了一大批思想敏锐、锐意改革的军事领导人。他们一方面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美军信息化建设导航把舵,引领美军转型健康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充当“伯乐”,发掘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军事人才,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如被称为“新军事革命之父”和美军信息化发展“思想引擎”、长期担任国防部办公厅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的安德鲁·马歇尔,提出“系统集成”理论的参联会副主席威廉欧文斯上将,最先提出在陆军中建设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的美陆军参谋长戈登·沙利文上将,首创“网络中心战”概念、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军队转型办公室主任的亚瑟·塞布罗斯基海军中将,等等。除了这些将星闪烁的军职领导者外,美军的文职高层领导者也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三任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威廉·科恩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他们思想开放,创新意识强,不断传承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接力棒,使其沿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大胆启用“思想敏锐、具有创新精神”的军种领导人。例如,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任命创新意识强的空军部长罗奇转任陆军部长,还破格提拔已届退役年龄的特种部队司令部司令斯库梅克担任陆军参谋长。
俄军也将“干部问题”视为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将北高加索军区“金合欢”系统建设中有开拓精神的一大批指挥员选拔到国防部关键领导岗位。2005年,印军出台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培养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技术保障
充分的技术保障,可为军队信息化特别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迅速提高。据美国电子协会测算(2004年资料),到上个世纪末,武器装备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已升至:作战舰艇为25--30%,导弹接近50%,一般作战飞机在50%以上,战略轰炸机和隐形飞机为60%,空间武器系统是75%,军事信息系统则高达88%:到21世纪头10年末,西方国家各类武器系统的信息技术含量将平均上升至60%以上。
为了使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各大国出台了不少国防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以发展高新军事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最近,美国防部正在重点开发支持“网络中心战”的关键信息技术,如3G通信技术、相控阵天线技术、波束形成网络技术、Quint网络,技术、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微型传感器网络技术等。进入21世纪后,其他发达国家也效仿美国,紧随其后,如英国制定了以发展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日本出台了《国防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澳大利亚颁发了旨在开发先进军事信息系统和提升信息作战能力的《塔卡利计划》。
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指,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合理够用的经费。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必须有充裕的资金作保证。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造价要大大高于机械化装备,而且信息化程度越高的武器系统价钱就越昂贵。二次大战时,美国一艘航母造价5500万美元,一架作战飞机为50万美元,一辆坦克7万美元;到了90年代,一艘核动力航母为40亿美元,一架B一2隐形轰炸机为21 6亿美元,一辆M1A1主战坦克为250万美元。美军计划从2008年开始建造下一代“CVN-21”航母,其首艘航母造价预计将高达80亿美元。另据美国《防务新闻》日前报道,美军正在研制的陆军“未来作战系统”将耗资1770亿美元,美国主导、
多国参与开发的第五代战机——“F-35”的总研制、生产与采购费用高达2450亿美元,英、德、意等西欧国家共同实施的“欧洲战斗机计划”将耗资900亿美元。
这些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逐渐加大了军费投入的力度。据英国《简氏国防工业》杂志2007年12月号报道,2007年世界防务开支总额已增至1.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近50%。2008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为4593亿美元(不包括1900亿美元的战争预算拨款),比上一财年增长4.5%。在未来3年,俄罗斯国防开支将增长67.5%,印度、韩国都增长30%以上,三国增长总额将高达550亿美元;同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开支增长额为157亿美元。
美、俄、印、韩等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所以其军队信息化建设才得以高效、快速进行,这是正面的示例。反面的例子是德国。德国由于国防预算连年下降,武器装备研发投资严重不足,因而使其军队信息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组织保障
在工业时代的军队机械化建设过程中,各国军方都建立了一整套纵向的领导指挥机构。现在,各国要建设一体化、网络化的信息化军队,便深切感到原来的机构已不够用,必须增建一些新机构,特别是横向协调机构。这一纵横交错的机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机构
常设领率机关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全军的大事,全军序列各级机构都要负责,而高级领率机关更是责无旁贷。这些机关或机构主要是国防部、总参谋部(参联会,参谋本部)。军种部(军种司令部)和战区(军区)司令部等。它们可能要部分转变职能,主要实施纵向垂直领导与管理,既行使传统的军队指挥、训练、管理职能,又负责领导和实施军队信息建设。
常设专职机构
这些机构专门或主要负责军队信息化建设。例如,美国防部办公厅的基本评估办公室,是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库”和“发动机”,主要负责向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提供有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咨询建议,对军队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和“构想”进行审查。又如,俄军总参通信主任局既担负全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又负责协调各军兵种军事信息系统的开发。
新成立的专门机构
为了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这一新要求,某些国家还成立了一些新的专职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军队转型办公室和联合部队司令部。前者被誉为美军信息化建设的“司令部”,是集理论创新、决策咨询、风险评估、监督,协调和各军种信息化规划审查于一体的重要指导机构;后者是“孕育联合作战部队的摇篮”,是美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验场”,主要负责创新联合作战理论,进行联合训练。
新组建的横向跨部门协调机构
这类协调机构通常冠以委员会,通过立法形式赋予适当的法律地位,明确其任务与职能。美军新设立的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层横向协调咨询机构。该机构的成员来自国防部各直属局、各军种部和各联合司令部,以论坛形式开展工作,成员可就信息化建设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和协调行动,并向国防部长和常务副部长提供相关咨询建议。另外,英、日,韩等国也在国防部设立了类似于美军的首席信息官机构。
机制保障
在构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机构体系后,还必须有一套关系顺畅,职责明确、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机制保障就要求建立这样的军队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美、俄、日等国建立的军队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大体包括“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管理调控和进展评估”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一个高级职能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这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闭合回路,滚动向前,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螺旋式发展。
第一个环节是“统一规划”
通常由政策或规划部门牵头,有作战、装备、科研部门参加,共同确定军队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制订配套政策,调配建设资源。军队信息化建设要由权威部门统一规划,防止政出多门。这项工作,美国由负责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牵头,由军队转型办公室主任,参联会主席、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和联合部队司令部协助,最后由国防部长审批。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实施”
这一环节包括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如成立相关机构、调整组织体制,启用开拓型军事人才、创新军事理论特别是作战理论、实施教育训练转型、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一体化军事信息系统,等等。这项工作参与的机构多,包括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各相关直属部局、各军种部和各战区司令部等。通常情况是,一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由一个主管部门牵头,由多个相关部门参与。
第三个环节是“管理调控”
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六个字一一协调、调节、纠偏,亦即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活动,使之形成合力:调节各项信息化建设各时段的发展速度,使之快慢适中;纠偏是防止和纠正信息化建设活动中出现的偏差,确保为达成信息化发展的各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不脱离既定的正确轨道。参与这一环节工作的机构也很多,而检察、监察、审查和试验鉴定部门负有更大的责任。
第四个环节是“评估进度”
这是军队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闭合回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作用是评估和掌握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在下一闭合回路中做好工作提供参照系。在美,俄等国,这项工作由国防部分析和评估部门或军事科学部门牵头,由装备、作战,军兵种和国防部相关直属局参加。
规划保障
规划保障是指,为使军队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而制定长远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军队信息化建设有三大突出特性:一是极其复杂,涉及军队所有领域;二是持续时间长,可能长达半个多世纪;三是极具开创性,具有很多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这些特性决定了,不可能像开发某一大型军事信息系统或改革军队某一构成要素那样,预先制订出详尽,明确的计划式顶层设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制定构想式顶层设计。其主要特点是:
围绕核心
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信息力和结构力。因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信息力和结构力。发展以军事信息系统为龙头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为了提升这两种战斗力,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是为了提升这两种战斗力,创新作战理论和改革军事组织体制还是为了提升这两种战斗力。要围绕提升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这一核心目的,制定信息化顶层设计。
虚实结合
美、俄等国颁发的《国家军事建设构想》和《联合构想》等有关军队信息化远期建设指导性文件,都有虚实结合的特点。这些文件的远期预测部分通常比较笼统模糊,虚而不实,其作用是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近期部分清晰明确,详细具体,必须贯彻执行。
双层结构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有中长期(10~20年)顶层设计,也有近期(5年以内)顶层设计。美、俄的构想类文件是中长期顶层设计,“军事转型计划”或“武器纲要”等是近期顶层设计。前者指导和统领后者,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细化、延伸和说明。二是既有全军级顶层设计,也有军种级顶层设计。美国防部和参联会颁布的“联合构想”和“四年防务评审”类文件是全军级顶层设计,各军种部制定的“转型路线图”是军种级顶层设计。
滚动发展
完成军队信息化这一军事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地边摸索,边实践,边规划,边修正。这就要求相关顶层设计,每隔几年更新一次,滚动式向前发展,不断把军队信息化推向深入、推向未来。美军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近几年又总结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成败得失,连续颁布了几版军种《转型路线图》,以推动美军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