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Y 黄 河
激进——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少数冲破世界上那些貌似温和的藩篱,高声说出真相的人的处世态度。
关于真相,这让我第一个想起我中学的历史老师,四十几年来他用他的特有方式在传播着他自己心目中的历史真相。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他只用十分钟把需要背的给学生划出来,剩下的时间就开始“胡说八道”,他每讲到一个历史人物都跟说他家亲戚似的,谁爱天文谁爱地理,谁媳妇有外遇,很有点儿现在的小报记者的气势。有一节课说陈胜吴广,他认为这二位政治水平有限,没想得长远,很快就被政府灭了,但就因为想法好,所以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我不清楚其他同学,反正我迷上了上历史课。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有趣和接近真相的信息总是有代价的,它可能让你在期中考试不及格,也有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真相》(The Truth)被冠以政治惊悚片,那是因为导演罗德·拉里尤其热衷政治惊悚题材。在这部片子里,有着意志力超群的女记者,为了不交出信息来源,平静地面对各种政治上的迫害。虽然没有辣椒水老虎凳,但亲情背叛骨肉分离,这个江姐般的女人最终捍卫了新闻记者对职业价值的崇高信仰。说是惊悚片,可惜我没被悚到,也许那些美式肥皂剧的固定桥段过于明显,让我偶尔游离,但片子总体看来是拍得扣人心弦,掷地有声的,充满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而《怀疑》(Doubt)的效果是慢火炖青蛙式的。这部电影的话剧版在2005年获得了普利策剧本奖,在百老汇热演了525场。帕特里克·斯坦利在自编自导话剧版本十八年后再次执导电影。老话说得好,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梅丽尔·斯特里普说,剧本写得太好了,我都不用怎么演,效果就出来了。
为了得到真相,《怀疑》正式地把某个环境下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怀疑了一遍。黑人女配角维奥拉·戴维斯的表演可谓是咄咄逼人,动情的投入甚至令观者暂时忘记呼吸。仅以一场戏而获奥斯卡提名的戴维斯虽然是与索德伯格三度合作的幸运儿,但是好像只有在《怀疑》中我们才看到了这个茱莉亚学院出身的科班学生验明正身的重拳瞬间。
故事写得相当带劲儿,不建议躺在床上观看。一个正经八百的谣言,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单看人物结构可想而知:强势而偏执的教会学校女校长,备受道德猜疑的神父、善良得一塌糊涂的修女、忍辱负重的母亲,所有人物几乎同时大放异彩。有这样的好故事,凡是像点样儿的演员都会对剧本趋之若鹜。一个人的历史,百般遭到质疑,人性的质疑。
两部影片,两个立场完全不同的女性。一个要大声说,生怕别人不知道,一个却不想说,打死我我也不说!巧了,她们姐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身份追求着同一个名词——真相。
真相确实不好理解,理解得不好也不是真相。到达耶路撒冷的不一定是信徒,而占了地盘的也不能說你就是老大,就像赵本山说的,猫走不走直线,关键取决于耗子!老赵人家还懂科学,相对论嘛。
我要是有个电影院,就第一场放《TheTruth》第二场放《Doubt》,都放在小影厅。看完激动不能自已的给大家留个地儿,放彩蛋的放彩蛋!扔番茄的扔番茄!
我虽然不激进,但是很喜欢看激进的人。激进——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少数冲破世界上那些貌似温和的藩篱,高声说出真相的人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