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铺:华丽转身

2009-05-30 04:08
新民周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黄浦江外滩码头

金 姬

也许,新的十六铺需要的不是缅怀,而是新的追求和开拓。

8月6日举行的“2009年十六铺现代服务业高峰论坛”上,新十六铺标志(LO-GO)正式亮相。见证申城百年变迁的十六铺码头,在2004年末淡出水上客运历史舞台后,将逐步改建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水胜地,远景堪与旧金山“渔人码头”和悉尼“情人港”媲美。

作为当年无数外乡人“上海梦”的起点,新十六铺将于明年上海世博会前全新亮相,在外滩金融集聚带上完成它的华丽转身。

上海梦的起点

很多人知道十六铺,是从旧上海的名人轶事开始的。杜月笙早年曾在此地的“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徐志摩曾在这里登上“南京”号远洋轮,奔赴大洋彼岸的美国游学;张爱玲曾在这里款款上岸,搭上小东门的有轨电车,去往常德路上的那个家……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十六铺是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与繁荣的见证。

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吴淞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即今十六铺处),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清乾隆后,海禁开放。由于受制于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北洋航线上的船舶不能在南洋航线上航行,反之亦然),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必然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首现于1860年,当时太平天国军队攻陷苏南浙北,并向上海推进,清政府为了防御太平军东进,建立起一种军民联保联防体制——商业团防,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清政府计划把上海城厢划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

“十六铺”是当时最大的“铺”,它所辖区域约为今天的东门路以南、中华路以东、万裕码头街以北、黄浦江以西的地区。1876年,“十六铺”被招商局买进,改称为“南栈码头”,后又因招商局扩展业务,对十六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从此成为上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亦随之消失。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仍将这里称作十六铺。1949年上海解放,“十六铺”收归国有,改称“中国人民驳船公司第三码头”,1952年才正式定名为“十六铺码头”,沿用至今。

十六铺码头在上海近、现代腾飞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之角色。相当长一段时间內,这里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换的唯一节点。

《上海地名志》指出:“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江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店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但从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开始,一些大的钱庄和商行迁入租界,上海经济重心北移,南市与十六铺开始衰退。此后又历经“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战争的影响,十六铺许多地方被炸为废墟,大商铺全部搬进租界。

到1947年,十六铺地区虽然仍有大小48座码头,但失去了昔日商业繁荣的风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私营批发商急剧萎缩和城市人口消费需求变化等原因,历经1954年和1982年的两次改建的十六铺逐渐退化成普通的交通中心。它是上海连接长江沿岸城市的一个内江客运码头,当时每天平均半小时就有一艘客轮开往长江流域的其他城市;同时又是走南闯北生意人的一个桥头堡,他们先运货到这里,然后辗转运往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2001年,上海市开始酝酿“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十六铺面临改造的转机。2003年9月,原先承载着上海至崇明岛、舟山以及长江航线的十六铺客运码头,搬迁至吴淞客运中心。2004年12月2日凌晨1时,具有百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在爆破声中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一个全新的十六铺在外滩江边的薄雾中渐渐显出轮廓。

世界级滨水胜地

2001年6月,上海港务局和黄浦区规划局联合组织了十六铺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招标会。不约而同,投标的多家世界知名设计公司都把未来十六铺设计成一个传承上海历史文脉的世界级滨水胜地。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项目于2007年4月破土动工。

新十六铺东靠黄浦江,西侧毗邻豫园和古城公园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南侧距世博浦西规划园区约2千米。在十六铺630米的建筑带上,设计者将绝大部分建筑面积安排在地下,地面以上仅留3座体量小巧、线条简洁的小楼,项目绿化率高达52%。同时,在按千年一遇防汛标准建造的7.4米景观平台上,设计师构筑了一组飘逸起伏的曲线形玻璃棚——“浦江之云”。据悉,十六铺地面小楼将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入驻,以“环球美食博览会”全新概念,打造上海独一无二的国际顶尖景观餐饮基地。

在地下,开发者们设计了一个6.3万平方米的综合空间。其中,层高6.5米的地下一层为黄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其南北两端各设置了候船空间,灵活的布局适应了旅游淡、旺季的需求。而层高5.5米的地下二层北侧主要是供货运车辆停泊的小型停车场,其余空间则以餐饮、零售、娱乐等商业业态为主。地下三层则为地下停车场,可同时提供700个停车位,既满足游客需求,又缓解周边的停车压力。

新十六铺码头也体现了先进的环保理念。设计师们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利用黄浦江天然水资源作为空调冷却水,在给空调“降温”的同时,缓解了噪声、排热等问题。同时,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设者使用创新技术,将防汛墙、地下维护墙和建筑结构墙“三墙合一”,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又顾及了安全防汛的要求。

由此可见,新十六铺将完全改变原有十六铺地区交通集散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合黄浦江沿岸以及外滩地区新功能特性的城市金融、餐饮及旅游景观功能,成为魅力上海新地标。

新十六铺的内涵,很多都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由此,这次的高峰论坛是由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申江集团下属申江资产经营公司与新民周刊联合主办的。

由于十六铺正处于北外滩、老外滩、豫园和南京路中间,新十六铺配套商业的崛起将完成“外滩商圈”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也给十六铺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十六铺位于上海的黄浦区,该区区长、城市管理专家周伟表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总体范围是2.6平方公里,其中黄浦江的岸线是4.8公里,这4.8公里的岸线是“钻石岸线”,而十六铺就位于“钻石岸线”上。

外滩交通枢纽紧邻十六铺项目北端,与项目仅一路之隔,面积约1.46公顷,包括四个交通总站、约100个旅游大巴停车位。这些将为十六铺直接带来巨大的流动消费能力。此外,通过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将会把十六铺地区周边开发项目的地下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人行和车行两方面将地区内地下空间全部连通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地下空间整体开发。

新十六铺在世博会期间还将起到重要作用。这里将设置12个大型游览船泊位,在世博会期间北侧的2个-3个泊位用作世博水门,承担日均约1.5万人次的输送任务。

再续辉煌

全新的十六铺已很难找到老码头的影子。当新十六铺码头在2010年正式亮相时,人们会不会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现代服務业联合会会长宋仪侨表示,经历千年演变的十六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被改建后,不能让国内外游客只看到设计感很强的城市建筑,还要让游客通过十六铺的游船、餐厅、咖啡馆、艺廊、商店、博物馆等丰富文化内涵而感知属于上海特有的文化记忆和地方风情,感受到这些具有历史积淀的东方魅力。对于十六铺的观光休闲项目,一定要凸显以人为本,切实符合游客的需求。如果十六铺永远只是吸引过客,留不住游客也吸引不了本地居民,那就很失败了。

从小在十六铺长大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希望新十六铺成为上海新的旅游热点。老十六铺是上海梦开始的地方,很多外地人从十六铺第一次踏上上海。那么新十六铺也需要一个定位,电视也许是一种推广媒介。几年前,《大长今》带动了韩国旅游业,《乔家大院》捧红了平遥古城。现在热播的《望族》和正在拍摄的《上海上海》,虽然都以旧上海为背景,提到了十六铺码头,但似乎无法营销今天的新十六铺。

王方华表示,世界上的一些滨水胜地无外乎观光娱乐型(如旧金山渔人码头),观光游览型(如悉尼达令港)和观光餐饮型(如新加坡的克拉码头),如果新十六铺能把三者结合起来,应该更有吸引力。

去过世界很多滨水胜地的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提出,上海滨水休闲产业主要以滨江为主。黄浦江这个滨水休闲应以两岸呼应,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十六铺是一个复兴的概念,它应该依托新外滩而重放光芒。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全新十六铺不可能再恢复以前的样子了,这里的文化也没有可能复原了。“这里可以在码头边安排黄包车夫、安排剃头匠甚至是宁波裁缝,作为休闲中心、旅游景点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这些,就能回到过去,老十六铺的文化就能流传下去。”于海教授表示,与其刻意去怀念、追求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不如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历史、新的文化。

“德国的波茨坦广场,曾见证了历史,后来改造成后现代的建筑风格,原来的历史、文化和感觉在新的建筑风格中基本找不到了。当时很多人反对改造,但这么多年过去,新的波茨坦广场又有了属于它自己的新意蕴和新历史。”于海教授表示,老的十六铺码头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全新的、现代化的十六铺码头就应该努力扮演好自己商业、休闲、旅游的新角色,去追求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也许,新的十六铺需要的不是缅怀,而是新的追求和开拓。

猜你喜欢
黄浦江外滩码头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前往码头
上海外滩夜色
在码头上钓鱼
摆渡的人